人生在世,最幸运之事便是“良臣”能遇“明主”,“千里马”得遇“伯乐”,否则就算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也无用武之地,只能郁郁而终。但很显然,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些经世之才都是幸运的,他们终是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同样也是位“奇才”。

杨永泰

他就是曾经颇受蒋介石信任的国民党首席智囊杨永泰!杨永泰在未认识蒋介石的一段时间里已曾苦苦郁闷,他常常为自己的盖世才华无处施展而暗自叹息,也为怀才不遇、未遇“明主”而暗自神伤。

但和显然杨永泰并不甘心蛰居生活,有些人注定是要搏出一番天地的。而1926年夏天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震撼了全中国,同样更震颤了杨永泰的心,也再一次点燃了杨永泰入世进入政坛的决心。

但那时恰逢老蒋下野,所以杨永泰就给当权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上了一份万言书。这份万言书详细陈述了杨永泰对当时中国时局的看法和对现时政治的主张,当然也表达了他想跻身政治的强烈愿望。李、白二人看完这份万言书之后,对杨永泰的才华非常赏识和敬佩,自知此人真有经世致用之才,但对杨的为人却十分鄙视。

因杨永泰之前曾多次“叛主”,他早年曾投靠过北洋政府,投靠过孙中山,也投靠过西南军阀,可以说是个在政治立场上摇摆必定的政客,所以自然李、白二人会觉得杨永泰虽有才,但在政治上靠不住。最后,李、白二人对杨永泰并未有过多理睬,杨永泰也因此碰了一鼻子灰,刚要出山便遭到了冷遇。

但杨永泰并没有就此作罢,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政客,早在广州护法军政时期,他就特别注重培养人脉。一方面他与政学会成员保持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滇军中级将领熊式辉等人又十分要好。而这都成为了他日后东山再起,重入政坛中心的“助力资源”。

与政学会成员的要好,使他日后成为新政学系首领之一;与熊式辉等人的要好,使他日后投靠蒋介石有了阶梯

熊式辉和杨永泰二人相识于护国战争中,熊式辉非常倾慕比自己大三岁的杨永泰的才华,两人随后结为好友。在北伐战争中,熊式辉与他的好友赖世璜率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转战江西,投靠了蒋介石1928年春,蒋介石卷土重来时,任命熊式辉任淞沪警备司令。自此,熊式辉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一

而杨永泰能够顺利踏足政坛中心也是得益于这位挚友的直接引荐。彼时的蒋介石刚刚复出踌躇满志,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可是身边却无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才。

这天,蒋介石与时任外交部长的盟兄黄郛闲谈,说起这个问题,他希望黄郛能够结束自己的执政生涯跟自己共建“党国”。而黄郛对蒋介石的秉性也是十分了解的,他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吾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商公之。"

在蒋介石的印象中,黄郛是最有才华的佐政之才,如果没有这位盟兄制定的"离俄清共"之计,怎会有今天的南京政权呢?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盟兄却说当今海内还有比他更杰出的幕中高手,怎不令他重视呢?

杨永泰真有这么大的本领,居然令黄郛如此郑重地向蒋介石引荐?当时的蒋介石半信半疑。在北洋政府时代,杨永泰可不是一般的"名士",他是政学系的首领之一,是民初政坛上曾活跃一时的风云人物。对于这样一位风云人物,长期在南方活动的蒋介石也有所闻,却并不是非常了解,但这一点长期在北方军政界活动并一度担任北洋政府总理高职的黄郛,却是一清二楚。

可是,光说某个人有才,其是否真有才?有多大的才?并不是只靠嘴上功夫的,还得拿出政绩,就如同蜀相诸葛亮一般,否则会让人觉得此人是在吹牛,这不展现真功夫的时刻到了。

1932年当蒋介石亲赴武汉指挥对鄂豫皖边区第四次"围剿"时,杨永泰再一次献上了一封上万言书,他详细地阐述"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杨永泰的这些想法确实是对于国民党来说是有奇效,因为杨永泰很快便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和重用,立即擢用其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随蒋来汉赴任。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秘书长,11月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

同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枪狙击身亡。 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