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最幸運之事便是“良臣”能遇“明主”,“千里馬”得遇“伯樂”,否則就算才如諸葛亮司馬懿等人也無用武之地,只能鬱鬱而終。但很顯然,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些經世之才都是幸運的,他們終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同樣也是位“奇才”。

楊永泰

他就是曾經頗受蔣介石信任的國民黨首席智囊楊永泰!楊永泰在未認識蔣介石的一段時間裏已曾苦苦鬱悶,他常常爲自己的蓋世才華無處施展而暗自嘆息,也爲懷才不遇、未遇“明主”而暗自神傷。

但和顯然楊永泰並不甘心蟄居生活,有些人註定是要搏出一番天地的。而1926年夏天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震撼了全中國,同樣更震顫了楊永泰的心,也再一次點燃了楊永泰入世進入政壇的決心。

但那時恰逢老蔣下野,所以楊永泰就給當權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上了一份萬言書。這份萬言書詳細陳述了楊永泰對當時中國時局的看法和對現時政治的主張,當然也表達了他想躋身政治的強烈願望。李、白二人看完這份萬言書之後,對楊永泰的才華非常賞識和敬佩,自知此人真有經世致用之才,但對楊的爲人卻十分鄙視。

因楊永泰之前曾多次“叛主”,他早年曾投靠過北洋政府,投靠過孫中山,也投靠過西南軍閥,可以說是個在政治立場上搖擺必定的政客,所以自然李、白二人會覺得楊永泰雖有才,但在政治上靠不住。最後,李、白二人對楊永泰並未有過多理睬,楊永泰也因此碰了一鼻子灰,剛要出山便遭到了冷遇。

但楊永泰並沒有就此作罷,他是一位非常聰明的政客,早在廣州護法軍政時期,他就特別注重培養人脈。一方面他與政學會成員保持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與滇軍中級將領熊式輝等人又十分要好。而這都成爲了他日後東山再起,重入政壇中心的“助力資源”。

與政學會成員的要好,使他日後成爲新政學系首領之一;與熊式輝等人的要好,使他日後投靠蔣介石有了階梯

熊式輝和楊永泰二人相識於護國戰爭中,熊式輝非常傾慕比自己大三歲的楊永泰的才華,兩人隨後結爲好友。在北伐戰爭中,熊式輝與他的好友賴世璜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轉戰江西,投靠了蔣介石1928年春,蔣介石捲土重來時,任命熊式輝任淞滬警備司令。自此,熊式輝成爲蔣介石的心腹之一

而楊永泰能夠順利踏足政壇中心也是得益於這位摯友的直接引薦。彼時的蔣介石剛剛復出躊躇滿志,正準備進行第二次北伐,可是身邊卻無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之才。

這天,蔣介石與時任外交部長的盟兄黃郛閒談,說起這個問題,他希望黃郛能夠結束自己的執政生涯跟自己共建“黨國”。而黃郛對蔣介石的秉性也是十分了解的,他對蔣介石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先生,胸羅經綸,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暢卿無不能,暢卿所能者,有時吾還不及,國家大計,望商公之。"

在蔣介石的印象中,黃郛是最有才華的佐政之才,如果沒有這位盟兄制定的"離俄清共"之計,怎會有今天的南京政權呢?而這位才華橫溢的盟兄卻說當今海內還有比他更傑出的幕中高手,怎不令他重視呢?

楊永泰真有這麼大的本領,居然令黃郛如此鄭重地向蔣介石引薦?當時的蔣介石半信半疑。在北洋政府時代,楊永泰可不是一般的"名士",他是政學系的首領之一,是民初政壇上曾活躍一時的風雲人物。對於這樣一位風雲人物,長期在南方活動的蔣介石也有所聞,卻並不是非常瞭解,但這一點長期在北方軍政界活動並一度擔任北洋政府總理高職的黃郛,卻是一清二楚。

可是,光說某個人有才,其是否真有才?有多大的才?並不是只靠嘴上功夫的,還得拿出政績,就如同蜀相諸葛亮一般,否則會讓人覺得此人是在吹牛,這不展現真功夫的時刻到了。

1932年當蔣介石親赴武漢指揮對鄂豫皖邊區第四次"圍剿"時,楊永泰再一次獻上了一封上萬言書,他詳細地闡述"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提出"安內"(即"剿匪")必須"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楊永泰的這些想法確實是對於國民黨來說是有奇效,因爲楊永泰很快便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和重用,立即擢用其爲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祕書長,隨蔣來漢赴任。

1935年3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祕書長,11月爲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

同年10月25日,赴漢口日本領事館宴會返回時,在江漢關輪渡碼頭被人開槍狙擊身亡。 譯有《外交政策》、《現代民主政治》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