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左

现代女性大多独立而自主,不少有能力的女性在婚前会置办房产以备不时之需。二十一世纪女性的独立与睿智大多来自于社会的现实,同时也有时代发展所致,女权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最大化实现。

关于买房这件事对女性来说一直有执念,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独立女性大多会考虑房子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生活质量和未来的障。然而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眼里,女性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空间,拥有女权主义思想就必须要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夫,在她不算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衰亡、大英帝国的没落和两次世界大战,在思想上更是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女权主义及同性恋运动的影响,这些经历和思想在她的作品中留下深刻印记。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本对传统社会父权深刻反思的书,伍尔夫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论述,强有力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她认为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遭受到种种的不公与偏见,于是提出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与思想空间,强调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希望女性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从而完成自己的宏伟事业。

其实作为女性,很多人也一直在追求向往的独立自由生活,从禁锢几千年思想的封建社会到如今开明的新时代,女性地位有了极大变化,然而最大的变化在于我们拥有接受教育、工作、展示自我的机会。

尽管如此,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女性地位并不高,甚至不少国家对女性还保留着传统恶习,让她们生来就饱受摧残。例如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南非等。

我们也应该感谢《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本书的面世,它被翻译成多个版本的文字,成为许多女性独立追求的必读之物,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到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性。

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是幸福的源泉

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女性作家出现,英国的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代表作《简爱》……这些女作家们能够笔下生花,写出经久传世的作品,伍尔夫认为她们必须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因为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女作家,大多出生于贵族家庭,她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必靠写作来养活自己。在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作家们的阶级之分,甚至能想象出她们出生于怎样的家庭。

二战前的欧洲还存在严重的贵族阶级之分,尤其是英国更甚。尽管伍尔夫出身在书香世家,却一直深受父亲男权主义的影响,活在阴郁和压抑之中,在她短暂的人生中先后遭遇过两次重创,至使她的精神崩溃,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在她短暂的人生中竟还能为女性发声,警醒世人。

她在书里批判战争,声称“浪漫已被扼杀,在炮火中看到统治者们的嘴脸,确实令人震惊,女人们尤其是,因为她们对接受教育及其他始终保有幻想。曾燃起丁尼生和古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激情,为爱人的到来忘情歌唱的美妙遐想,现在已所剩无已。人们被战争摧毁了所有的幻象,留下的是暮色中红彤彤的窗扉,泛着朦胧又喜庆的光晕。”

这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批判写法,二战前后,英国贵族们的生活也曾遭遇动荡,无论男女都经历着战火的洗礼,备受煎熬。在战争之前,女人们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享受着贵族女性的权利与宠爱。然而一场战争改变了女性的地位和思想,她们从之前的城堡之中走出来,不得不接受新的考验和生活。

二战时期,法国著名的时尚设计师香奈儿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这位让万千欧洲女性得到解放、靠双手养活自己的传奇人物,一生都在推崇女性独立思想,并以一已之力让众多女性获得工作,收获全新的人生。

后世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却改变不了她在欧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她,也正是在结交了上流社会的公爵后才开始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装满书的书房里重获新生。

房间是一个女人最自由和自在的地方,如果一个女人打算写小说的话,那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如今的我们自然体会不到这种感受,就像香奈儿说出要独立创业之时,男人为之震撼和震惊的表情,是当下社会许多女性所惊讶的。

因为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女性拥有财富究竟有多难。

房间里的故事,蕴藏女性最深层的心思

伍尔夫的文章素来以晦涩难懂、复杂精深著称,翻译《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译者也曾感到惶恐不安,认为难以达到出版社提出要尽量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翻译出现代人能够读懂、理解与欣赏的伍尔夫。

现代女性具有的独立思想早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提炼,最终把最智慧最有用的思想留下来,例如女权主义。

尽管如今有不少人争议女权主义,有人认为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轨道,男女分配的工种本就不同,自然获得的权利也有所不同。一如热播古装剧《传闻中的陈芊芊》里,男主问女主,你们生活的世界里是怎样的时女主的回答是,既像玄虎,又像花垣城。言外之意,时而女人当家做主,时而男人当家做主。

其实这才是男女最和谐的样子不是吗? 无论是男权还是女权,首先是互相尊重才能和平共处,既不能太女权也不能太男权。只是这个社会往往是,男权永远中心位置,女性的独立很难得到认可。

女性的独立首先是拥有自我意识,学会甄别社会对女性的定义,去伪存真,不要随波逐流,但这一切都很难。

自古以来,男女的不平等化都体现在思想观念和做法上。

正如伍尔夫在书里发问,男性饮酒,女性喝水?一个性别群体享尽荣华富贵,另一个群体如此贫穷。但这即便是饱学之士也未必能给出答案。

男性作家在写女性小说时,从题目就足以看出他们内心的不屑,把女性当作一种“祭品”,比如《女性的脑容量小》《女性更有尽责尽力的自觉意识》《女性的情感力量》……

在我国古代,诗人们虽觉得女性不易却从未对其进行歌颂,反而只当是正常的人生百态。

当女性拥有自己的房间,至少可以在这个房间里主宰自己的思想,拥有幸福的灵魂。女性的独立思想也会让女性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不依附男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女性一定要有独立的思想?这跟男女性别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女性没有地位,没有主权,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现在女性地位即便得到提升在职场仍然经常受到歧视,许多岗位仍然是男性优先。这种男性先入为主的观念让女性无法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因此我们更要认清自我,不放弃追求目标和理想的机会,这条路也许艰难且漫长,但相信迟早有一天会让女性能够拥有真正的主权。

关于性别地位,总有人在替女性发声

鲍斯威尔在《赫布里底群岛旅行日记》里说:“男人知道女人比自己更胜一筹,所以,他们才总是选择最弱小或最无知的女人。要是他们打心眼里不是这样想,就决不可能害怕让她们和他们懂得一样多。”弗雷泽也说:“古代日耳曼人相信女人身上有神圣之处,也因此将她们当作大祭司,凡事请教。”

当有人说到女性的心智、道短暂和体能低劣时,伍尔夫会感到愤怒,心会剧烈的跳动,面颊滚烫,怒火中烧,她是女权主义的发声人,也是一直倡导女性独立,坚持不自我,并拥有完整个性人格的女作家,她以文字来替女性捍卫主权,影响更多人的思想。

为何她要如此?从她的生世背景可以找到答案。

她出生在一个有着七个同父异母兄弟姐妹的家庭,父亲莱斯利·史蒂芬爵士是有名的编辑、评论家,他的第二任妻子茱莉亚对伍尔夫的女性观有很大影响。

在那个年代,只有男生才有机会去正规学校接受教育,但茱莉亚却坚持在家里教孩子,让她有机会接触文学,为后来的写作生涯奠定基础。可好景不长,在她13岁时母亲去世,几年后父亲也去世,连代替母亲照顾她的姐姐也过世,此后伍尔夫的人生也遭遇巨变,她在与兄弟姐妹同住时常受到同父异母的哥哥性侵,这使她的心理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

直到1912年,她与丈夫伦纳德·伍尔夫结婚,才逐渐得到抚慰和心灵上的平静。无论是遭受性侵,还是她在日后的写作中遭遇的困境,使得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在她59岁时选择投河自尽,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作为第一位提及女性力的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留给女性们的这部传世之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值得每个人拜读。

这本书其实并非一味的站在女性立场,而是伍尔夫作出的某种诉求。她希望的是社会的进步与改善,甚至是人类的进步与改善,她清楚女人的创造力与男人不同,为它的遏制和虚耗感到不同,希望后世的的教育可以发掘和强化两性的不同点,而不是共同点。

《一间自己的房间》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便风靡全球,被誉为“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说:“这本书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

写在最后

关于女性的主权,总有不少人喜欢误导和过度曲解。在这个时代,仍然有不少人信奉男权至上,女性地位低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生儿育女。

正因为有太多这样的思想观念存在,我们才不得不捍卫女性的主权,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主见。

当女生不再依附于男性,不再只是三从四德而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在某些领域能够超越男性时,男性也逐渐有了危机意识,从而更加阻碍女性的成长。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本非常值得女性阅读的书,也是女性认识自我,更加独立自主的重要启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