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左

現代女性大多獨立而自主,不少有能力的女性在婚前會置辦房產以備不時之需。二十一世紀女性的獨立與睿智大多來自於社會的現實,同時也有時代發展所致,女權主義在這個時代得到最大化實現。

關於買房這件事對女性來說一直有執念,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獨立女性大多會考慮房子的重要性,這是一種生活質量和未來的障。然而在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眼裏,女性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空間,擁有女權主義思想就必須要先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伍爾夫,在她不算漫長的一生中,經歷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衰亡、大英帝國的沒落和兩次世界大戰,在思想上更是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學、女權主義及同性戀運動的影響,這些經歷和思想在她的作品中留下深刻印記。

《一間自己的房間》是本對傳統社會父權深刻反思的書,伍爾夫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清晰流暢的論述,強有力的闡明瞭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她認爲女性在社會中長期處於劣勢地位,遭受到種種的不公與偏見,於是提出女性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與思想空間,強調女性與男性之間的差異,希望女性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從而完成自己的宏偉事業。

其實作爲女性,很多人也一直在追求嚮往的獨立自由生活,從禁錮幾千年思想的封建社會到如今開明的新時代,女性地位有了極大變化,然而最大的變化在於我們擁有接受教育、工作、展示自我的機會。

儘管如此,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女性地位並不高,甚至不少國家對女性還保留着傳統惡習,讓她們生來就飽受摧殘。例如亞洲的印度、日本、韓國,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南非等。

我們也應該感謝《一間自己的房間》這本書的面世,它被翻譯成多個版本的文字,成爲許多女性獨立追求的必讀之物,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感受到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性。

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獨立而自由的靈魂是幸福的源泉

每個時代都有優秀的女性作家出現,英國的簡·奧斯汀,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代表作《簡愛》……這些女作家們能夠筆下生花,寫出經久傳世的作品,伍爾夫認爲她們必須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因爲寫出這些優秀作品的女作家,大多出生於貴族家庭,她們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必靠寫作來養活自己。在文字裏也能感受到作家們的階級之分,甚至能想象出她們出生於怎樣的家庭。

二戰前的歐洲還存在嚴重的貴族階級之分,尤其是英國更甚。儘管伍爾夫出身在書香世家,卻一直深受父親男權主義的影響,活在陰鬱和壓抑之中,在她短暫的人生中先後遭遇過兩次重創,至使她的精神崩潰,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在她短暫的人生中竟還能爲女性發聲,警醒世人。

她在書裏批判戰爭,聲稱“浪漫已被扼殺,在炮火中看到統治者們的嘴臉,確實令人震驚,女人們尤其是,因爲她們對接受教育及其他始終保有幻想。曾燃起丁尼生和古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激情,爲愛人的到來忘情歌唱的美妙遐想,現在已所剩無已。人們被戰爭摧毀了所有的幻象,留下的是暮色中紅彤彤的窗扉,泛着朦朧又喜慶的光暈。”

這其實也是作者的一種批判寫法,二戰前後,英國貴族們的生活也曾遭遇動盪,無論男女都經歷着戰火的洗禮,備受煎熬。在戰爭之前,女人們養尊處優,無憂無慮的生活着,享受着貴族女性的權利與寵愛。然而一場戰爭改變了女性的地位和思想,她們從之前的城堡之中走出來,不得不接受新的考驗和生活。

二戰時期,法國著名的時尚設計師香奈兒也遇到了事業的瓶頸,這位讓萬千歐洲女性得到解放、靠雙手養活自己的傳奇人物,一生都在推崇女性獨立思想,並以一已之力讓衆多女性獲得工作,收穫全新的人生。

後世人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卻改變不了她在歐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而她,也正是在結交了上流社會的公爵後纔開始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在裝滿書的書房裏重獲新生。

房間是一個女人最自由和自在的地方,如果一個女人打算寫小說的話,那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如今的我們自然體會不到這種感受,就像香奈兒說出要獨立創業之時,男人爲之震撼和震驚的表情,是當下社會許多女性所驚訝的。

因爲我們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女性擁有財富究竟有多難。

房間裏的故事,蘊藏女性最深層的心思

伍爾夫的文章素來以晦澀難懂、複雜精深著稱,翻譯《一間自己的房間》的譯者也曾感到惶恐不安,認爲難以達到出版社提出要儘量以通俗流暢的語言翻譯出現代人能夠讀懂、理解與欣賞的伍爾夫。

現代女性具有的獨立思想早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提煉,最終把最智慧最有用的思想留下來,例如女權主義。

儘管如今有不少人爭議女權主義,有人認爲這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軌道,男女分配的工種本就不同,自然獲得的權利也有所不同。一如熱播古裝劇《傳聞中的陳芊芊》裏,男主問女主,你們生活的世界裏是怎樣的時女主的回答是,既像玄虎,又像花垣城。言外之意,時而女人當家做主,時而男人當家做主。

其實這纔是男女最和諧的樣子不是嗎? 無論是男權還是女權,首先是互相尊重才能和平共處,既不能太女權也不能太男權。只是這個社會往往是,男權永遠中心位置,女性的獨立很難得到認可。

女性的獨立首先是擁有自我意識,學會甄別社會對女性的定義,去僞存真,不要隨波逐流,但這一切都很難。

自古以來,男女的不平等化都體現在思想觀念和做法上。

正如伍爾夫在書裏發問,男性飲酒,女性喝水?一個性別羣體享盡榮華富貴,另一個羣體如此貧窮。但這即便是飽學之士也未必能給出答案。

男性作家在寫女性小說時,從題目就足以看出他們內心的不屑,把女性當作一種“祭品”,比如《女性的腦容量小》《女性更有盡責盡力的自覺意識》《女性的情感力量》……

在我國古代,詩人們雖覺得女性不易卻從未對其進行歌頌,反而只當是正常的人生百態。

當女性擁有自己的房間,至少可以在這個房間裏主宰自己的思想,擁有幸福的靈魂。女性的獨立思想也會讓女性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決定自己的人生,不依附男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爲什麼女性一定要有獨立的思想?這跟男女性別有很大關係。

在古代女性沒有地位,沒有主權,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而現在女性地位即便得到提升在職場仍然經常受到歧視,許多崗位仍然是男性優先。這種男性先入爲主的觀念讓女性無法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甚至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因此我們更要認清自我,不放棄追求目標和理想的機會,這條路也許艱難且漫長,但相信遲早有一天會讓女性能夠擁有真正的主權。

關於性別地位,總有人在替女性發聲

鮑斯威爾在《赫布里底羣島旅行日記》裏說:“男人知道女人比自己更勝一籌,所以,他們才總是選擇最弱小或最無知的女人。要是他們打心眼裏不是這樣想,就決不可能害怕讓她們和他們懂得一樣多。”弗雷澤也說:“古代日耳曼人相信女人身上有神聖之處,也因此將她們當作大祭司,凡事請教。”

當有人說到女性的心智、道短暫和體能低劣時,伍爾夫會感到憤怒,心會劇烈的跳動,面頰滾燙,怒火中燒,她是女權主義的發聲人,也是一直倡導女性獨立,堅持不自我,並擁有完整個性人格的女作家,她以文字來替女性捍衛主權,影響更多人的思想。

爲何她要如此?從她的生世背景可以找到答案。

她出生在一個有着七個同父異母兄弟姐妹的家庭,父親萊斯利·史蒂芬爵士是有名的編輯、評論家,他的第二任妻子茱莉亞對伍爾夫的女性觀有很大影響。

在那個年代,只有男生纔有機會去正規學校接受教育,但茱莉亞卻堅持在家裏教孩子,讓她有機會接觸文學,爲後來的寫作生涯奠定基礎。可好景不長,在她13歲時母親去世,幾年後父親也去世,連代替母親照顧她的姐姐也過世,此後伍爾夫的人生也遭遇鉅變,她在與兄弟姐妹同住時常受到同父異母的哥哥性侵,這使她的心理產生了很強的恐懼心理。

直到1912年,她與丈夫倫納德·伍爾夫結婚,才逐漸得到撫慰和心靈上的平靜。無論是遭受性侵,還是她在日後的寫作中遭遇的困境,使得這位偉大的女作家在她59歲時選擇投河自盡,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作爲第一位提及女性力的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留給女性們的這部傳世之作《一間自己的房間》,值得每個人拜讀。

這本書其實並非一味的站在女性立場,而是伍爾夫作出的某種訴求。她希望的是社會的進步與改善,甚至是人類的進步與改善,她清楚女人的創造力與男人不同,爲它的遏制和虛耗感到不同,希望後世的的教育可以發掘和強化兩性的不同點,而不是共同點。

《一間自己的房間》源自伍爾夫在劍橋大學的演講,一經出版便風靡全球,被譽爲“激發女性精神覺醒的心靈之書。”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說:“這本書刺痛我,使我流淚,不停顫抖。”

寫在最後

關於女性的主權,總有不少人喜歡誤導和過度曲解。在這個時代,仍然有不少人信奉男權至上,女性地位低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生兒育女。

正因爲有太多這樣的思想觀念存在,我們纔不得不捍衛女性的主權,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主見。

當女生不再依附於男性,不再只是三從四德而擁有自己的思想,並且在某些領域能夠超越男性時,男性也逐漸有了危機意識,從而更加阻礙女性的成長。

《一間自己的房間》是本非常值得女性閱讀的書,也是女性認識自我,更加獨立自主的重要啓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