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開始,國家層面嚴查環保領域“一刀切”,強勢解決環保領域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效果不可謂不顯著。

不少基層環保人士反饋說,感受非常深刻,過去層層加碼、級級提速的做法少了,因地制宜、精準科學的行動多了。

不過現在仍舊不是放鬆的時候,因爲在一些地方,環保領域的“一刀切”仍舊沒有根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仍舊存在。

一位內部人士對老崔說:“有一些地方的舊思維還是改不了,很頑固,甚至爲了應付環保督察,還搞了一些新的表現。”

爲此,老崔多方打聽,得到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答案。比如一位基層人員表示,“自己的領導對於綠色發展觀念油鹽不進,根本搞不清楚”。

還有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禁止“一刀切”之後,不作爲、不擔當、工作拖沓、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等情況值得關注。

“我們基層環保幹部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一刀切’很反感,可是上頭有任務,完不成要挨批評甚至受處分,想完成又沒人力、財力、資源,所以乾脆就‘一刀切’應付了。”一位基層環保人說。

最近山東“合村並居”工作引發廣泛輿論,折射出來的問題,實際上和環保“一刀切”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有些地方,當初爲了評獎評優評先進,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數百家街邊小餐館一股腦全部關閉。

再比如,有些地方在“拆違建”工作中,“一刀切”統一店鋪招牌,不但讓很多商家滿腹怨言,更是被各路網友吐槽風格難看、毫無美感。

從環保領域“一刀切”,到社會各項工作中的“一刀切”,無非就是操作最簡單、落實最省事、管理最方便、責任好逃避。

還是那句話: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