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演員成了理所當然,很多探討也就沒了意義”。近期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青春勵志劇《蝸牛與黃鸝鳥》狀況並不算太好:對演員、對翻拍先入爲主的認知,讓其在開播之初便被部分觀衆打上了“勸退”的標籤;而高深交響樂題材和青春題材受衆的天然壁壘,也意味着想要打破口碑和熱度困境難上加難。

所有的優秀作品終究不會被辜負,隨着“梨渦夫婦”的愛情漸入佳境、RS樂團組建李臻言(張新成飾演)越來越靠近夢想,《蝸牛與黃鸝鳥》也開始迎來真香現場。“怎麼獲得李臻言這樣的完美男友,求方小萵出個教程”、“作爲一個音樂生,感覺自己的專業受到了尊重”,有網友感慨,走心式評價逐漸代替最初的先入爲主。

美好甜蜜的青春愛情是影視劇永恆的主題,近年來市場更是頻頻以“青春+”掀起觀劇熱潮,競技、職場、校園、甜寵都是其中代表,但是音樂尤其是交響樂卻鮮少有劇集去觸及。無他, 相比其他題材的接地氣易切入,交響樂可謂自帶門檻。如此種種,《蝸牛與黃鸝鳥》背後的初心和行業創新也就愈發值得肯定與探究。

“梨渦夫婦”高甜圈粉,

愛情事業並進的成長系CP真香?

甜寵題材因爲正中“生活太苦,加點糖”的時代語境,而迅速成長開來,成爲網劇市場和懸疑類型劇並行的爆發題材,近年來更是陷入劇情不夠、撒糖來湊的魔咒,而一次次的輿論狂歡背後,題材的市場好感度也正在被透支。如何講好青春愛情故事,反而成爲一種奢侈,《蝸牛與黃鸝鳥》的出現頗有幾分意義。

蝸牛遇見黃鸝鳥,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是這部劇拋給市場的新概念,看似不可能的愛情故事也是在此時鋪設開來。一個是最優秀的鋼琴男神,嚴肅認真追求完美,一個是吊車尾班的怪才少女,鬼馬精靈不拘小節,卻偏偏碰撞出了火花,更是上演了一出治癒、成長的懵懂愛戀。

值得一提的是, 劇集並沒有陷入無腦撒糖中,而是以愛情的力量去消弭傷痛、成長追夢。最初的李臻言,鋼琴天賦過人,卻困於年少陰影在成爲指揮家的夢想道路上裹步不前,以失敗者的視角看待周邊一切,這些在遇到方小萵時都發生了改變,她對音樂最純粹的喜愛、鋼琴聲中傳遞的靈動,不斷感染着他。

和事業性格里的嚴謹和跳脫一樣,生活裏的李臻言潔癖注意生活品質、方小萵則邋遢得過且過,這種不同也讓他們在不小心丟掉的玩具鋼琴、看見的轉系申請等戲劇性發展後,雙方的糾葛越來越多,專屬“飼養員”也由此上線。一個在鬧一個在笑,用來形容彼時的梨渦夫婦恰到好處。

費舍爾大師的到來打破了平靜的生活,也讓事業線和愛情線都被按下了加速鍵。方小萵不斷髮動的愛情攻勢、李臻言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隱藏在背後的少年傷痛也開始被看見,但是他們始終互相扶持共同成長,點綴其中的花式喫醋和傲嬌毒舌也別有趣味。

“那你有一天可能夠不着他咯”,大大咧咧如方小萵也決心發奮練琴,或許我不是那個最配你的人,但我會成爲最好的自己去配你;在成爲指揮的路上,李臻言開始和更多的人接觸,理解指揮的意義所在,這其中方小萵的陪伴和支持尤爲重要。屬於李臻言和方小萵的愛情和事業都正在漸入佳境。

“方小萵很喜歡李臻言,她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最最最喜歡李臻言的人”,最新播出的劇情中,這場以催眠治癒李臻言心理陰影展開的告白,雖然沒有迎來正面回應,但李臻言嘴角不可抑的微笑仍然被網友喊話“太甜了”。青春最好的意義,或許就在於你所遇見的那個人,讓你努力想要成爲更好的自己。

當青春偶像觸碰高雅交響樂,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

相比青春愛情的塑造,《蝸牛與黃鸝鳥》之於行業真正的意義在於 其對於音樂題材尤其是交響樂的觸碰,換言之也就是在“青春+”複合題材上的再探索。和職場、甜寵甚至是競技的全受衆不同,交響樂題材需要同時打破影視化製作壁壘和市場受衆壁壘。

《蝸牛與黃鸝鳥》的可嘆之處在於並沒有將題材塑造停留在背景和人物職業上,而是真正致力於將交響樂搬到劇中。不諱言,相比當下市場常見的以服化道和行業金句堆砌職場背景,《蝸牛與黃鸝鳥》初心可贊,但在最初何嘗不是冒着喫力不討好的風險,畢竟交響樂受衆羣體決定了其或許不會在市場上掀起多大的風暴。

這份決心在籌備期便已經下定,甚至於這是整個《蝸牛與黃鸝鳥》主創的共鳴。據瞭解,劇中幾乎所有演員都具備一定的樂器演奏基礎,並提前一個月進組訓練,本就鋼琴十級的張新成每天加練4小時,同時還熟讀總譜可以現場指揮專業樂團,宋冉和秦奮的扮演者也是音樂造詣深厚;除此之外,該劇還邀請了郎朗擔任榮譽鋼琴顧問,洪濤和鍾興民雙雙坐鎮把關音樂。

在影視呈現上,該劇更是用了大量的時長篇幅來完整展現多曲經典交響樂演奏場面,真正讓交響樂藉助影視劇的力量傳播給觀衆。有網友指出該劇片尾字幕顯示,整部劇中出現的樂曲有88首之多,小提琴演奏者69人,中提琴演奏者20人等,這份超長名單背後不難窺見《蝸牛與黃鸝鳥》打造音樂題材劇的決心和匠心。

爲了降低觀衆的觀看壁壘以及進行知識普及,劇中出現演奏場面時屏幕右下角也會有對應的曲目名稱以及作曲者,同時劇中選取的如貝多芬《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331》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等,也藉助名人名曲效應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

“只要對音樂付出了真心,回饋的一定是真意”,誠如費舍爾所言,雖然《蝸牛與黃鸝鳥》遭遇了一些質疑,但大衆對劇中的音樂呈現仍然表示了認可,甚至有海外觀衆給出了超高評價:“誰說古典樂曲高和寡?真正高雅的、讓靈魂顫慄的的頂級音樂從不缺少聽衆。讓中國古典樂走向大衆、走向世界,讓高雅音樂流行起來,或許可以從這部劇開始。”

奏響中國後浪的音樂之聲,

《蝸牛與黃鸝鳥》的難能可貴?

“花足心思做本土化改編、做音樂場景呈現、做文化科普的這份誠意,應該被看見”。如果說對演員的先入爲主是該劇首播時的困境,那對於改編深入骨髓的否認同樣困擾着《蝸牛與黃鸝鳥》,甚至於從籌備之初便不乏質疑之聲。不過行至當下,這份質疑也正在逐漸被打破。

拋開演員演技,部分網友給出了“本土化做的不錯”的客觀評價。事實上,與其站在原著劃定的模板裏指手畫腳,不妨跳出來看見《蝸牛與黃鸝鳥》的誠意所在,畢竟過往市場上無論是小說改編還是動漫改編,同樣不乏超越原著者。畢竟評價一部作品優劣的標準有很多, 比起嚴格還原原著,恰到好處的改編更爲重要。

整體來看,《蝸牛與黃鸝鳥》屬於愛情線和事業線雙線並進,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鋼琴是定情的起點、樂團是追求的夢想,爲了夢想不斷努力、彼此治癒的過程中愛情逐漸萌芽,而爲了愛情兩人又不斷努力成爲更好的人。這樣的節奏和交互處理顯然更符合當下國產劇觀衆的觀劇習慣。

隨着劇情推進, 《蝸牛與黃鸝鳥》中的少年羣像逐漸顯現,無論是執着追逐夢想的李臻言、大大咧咧的方小萵,還是努力的田毅松、優秀的采薇,亦或是擁有搖滾靈魂的秦奮、嚴謹穩重的林清商等,以音樂爲原點,他們懷揣夢想與激情的樣子,正是青春年華里的我們,也無怪乎有網友感慨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除此之外,秦奮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樂團人團建時喫火鍋小龍蝦、李臻言方小萵戀愛萌芽時的小心思、卓音揹負着家人的執念等和當下年輕人高度貼合的設定也受到了網友的好評。而劇中頻頻探討的交響樂發展的未來在國內而非一味追求海外發展,事實上也是對主題的暗合: 中國年輕人可以依靠自己做好音樂傳遞。

互聯網快餐時代,或許輿論很忙,或許時間很少,但我們還是應該沉下心來,去客觀認真的品鑑每一部影視劇,不要讓優秀的作品被掩埋,而這也是給到所有從業者的一點點安慰。迴歸《蝸牛與黃鸝鳥》,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份獨屬於中國後浪的交響樂版逐夢青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