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艾干預中心接待的恐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恐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在某些行爲之後,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有發熱、皮疹,有咽部疼痛,也有腹瀉,舌苔改變等等。這部分恐友經常是在某些與性相關的行爲之後,開始出現各種症狀,有人熬過了窗口期,多次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但是他們的症狀依舊沒有緩解,於是可能會反覆去檢測,但是症狀仍然還是很多,他們內心的焦急和恐懼會越來越重。

在諮詢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經過詢問,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症狀往往和他們上網搜尋各種信息有關。在某些性行爲之後,他們最常見就是開始上網百度搜索,在貼吧和網友交流,看看什麼是艾滋病早期的症狀。於是,什麼發熱、咽痛、舌苔變白,淋巴腫大、腹瀉、肌肉疼痛、皮疹等等成爲了衆多恐友最常見的軀體症狀表現。

郭海燕醫生是中心公認的溫柔派

儘管他們中大部分人在經過檢測後明確是陰性,甚至多次檢測陰性之後,也還在詢問各類醫生、疾控老師,並且當醫生告知其已經排除了感染之後,他們的症狀依舊難以消除,還是會有很多症狀。甚至還有很多恐友說,老師你說我是焦慮恐懼,但其實就是因爲有症狀的原因,如果沒有這些症狀,我就不會恐懼了,該如何消除這些症狀?會不會有病沒有查出來呢?

這裏恐友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關係弄顛倒了,不是症狀引起的焦慮恐懼,而是由於焦慮恐懼導致了軀體症狀的出現。隨着症狀的出現,我們的焦慮更爲嚴重,而焦慮加重必然會加重軀體的症狀,於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如果是發生了某些高危行爲,或者是某些性行爲,我們擔心害怕艾滋病感染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隨着瞭解艾滋病知識,檢測結果的陰性,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就會慢慢消退。但是如果我們本身就有某些焦慮的人格特質,或者這種行爲讓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和刺激,那麼這種焦慮恐懼的情緒就會變得過度增高,持續存在而無法通過自然得以緩解。

我們大腦裏面總是有不同的情緒

我們一個人在擔心,焦慮恐懼的時候,軀體的植物神經功能就會紊亂,會產生軀體各個器官的不適,比如心慌、頭痛、胃痛、腹瀉、肌肉疼痛等等。當我們對於疾病的過度擔心,我們又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體各個方面,好比是拿着放大鏡在軀體上找問題,很多恐友就會發現身體上一些小的點狀皮疹,還會反覆摸自己淋巴,甚至不停照鏡子看自己的舌苔等等行爲。越看問題越多,症狀越重。如果焦慮恐懼嚴重的時候,有的人甚至還可能出現急性焦慮發作,出現心慌、氣緊,有窒息感,頭暈無力等等表現。但是無論症狀有多麼多,多麼嚴重,如果到醫院檢查都沒有什麼器質性的問題。

這種過度的焦慮會讓人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擔心的問題上,而忘記了很多基本的原則。

首先,我們說艾滋病是否感染是很容易明確的,比如有過高危的行爲,有檢測結果的陽性才能診斷,如果過了窗口期,檢測陰性就可以排除。無論是過去的診斷標準還是最新版的診斷標準,從未有過與症狀相關的診斷依據,也就是說判斷是否感染和症狀無關。而在現實當中,絕大多數艾滋病感染者也都沒有症狀,而症狀最多的就是出現在艾滋病恐懼的朋友當中,出現在沉迷於網絡上的恐友身上。

我們相信您能戰勝恐艾zhengz

我們其實回顧過往的經歷,都能找到過去因爲焦慮擔心或多或少出現的身體症狀的情況。比如重大考試前的焦慮,也會有失眠、出汗,心慌不安;在遇到突發災難事件時的心慌、胃部不適等等,所以軀體的症狀不過是我們情緒在身體上的表達和反應而已。當然對於過去本身確有某些不適的朋友,比如剛好感冒,出現咽痛頭暈,這個時候,就更容易將這些症狀算在艾滋病身上,加重內心的恐懼。

所以要緩解這些症狀,首先明確如果檢測已經排除感染,那麼就和艾滋病無關。的確症狀突出,可以到醫院給予對症治療,感冒的治療感冒,皮疹的治療皮疹。同時明確由於這些症狀和自己內心的焦慮程度有關,要針對心理問題做相應的調適,而不是反覆陷入是不是沒有排除。是不是查不出來?有沒有診斷不清等這些問題的漩渦當中。

當然如果某些焦慮程度較重,甚至可能已經影響了生活工作的朋友來說,比較難於通過學習和自我調節而改變,這個時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心理諮詢師針對性的幫助才更有利於恢復。

作者:恐艾干預中心 郭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