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幾天從出租屋搬新房了,挺多感慨:

2017到現在,買房,結婚,裝修……年近30的人了,終於住進去了,用老一輩人的話說,就是完成了幾項大事,寫下當時的感受,這一路的歷程:生活真的不易。

2018年,對於我,對於西安這所城市絕對是鉅變的一年。

陝西關中某市人,14年畢業一直在天津上班,17年初西安3號線某地鐵口購房,單價7000,18年初回到西安工作,也算是返鄉吧。隨着人口政策和城市前景的爆發,短短數月,被房市信息刷屏,說房價飛天也不爲過;想想自己在西安買房的經歷也真是驚險,忍不住要寫點東西。

房價近乎翻倍,慶幸之餘,更多的是後怕;我是看房價看着看着看懂了,無論何時剛需一定要趁早。

爲什麼這麼說呢?

網上有段子說,房價還不如女神,女神努力努力還可以追上,房價漲起來真是吐血都追不上,還真是這麼回事。

當時天津的公司在濱海新區(到市區1小時車程),15年那會好地段大概1.5萬,普通地區七八千(大致相當於16年的西安)。剛畢業對於房子總覺得生活要自由自在,沒那麼迫切

後面的事情大夥可能也猜到了,短短一年坐看房價翻番,16年同樣的小區身邊的朋友後買的首付多付幾十萬,對於上班黨來說,第一次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房價的殘酷,雖然于家堡鬼城依舊,房價也回不到過去。

重新審視西安,藏在深閨人漸知。

社會的發展註定會給一部分人帶來機遇與紅利,哪怕稀裏糊塗撞上(該觀點參考公衆號真叫盧俊),真的真理。

16年初因爲個人的原因,計劃回到西安,所以對這方面也就比較上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西安的房價簡直就是白菜價,6500徘徊了七八年,好像西安交大附近的小區就八千多吧。

除過曲江一期,高新部分外,六千~八千在西安可以說是有很多地方可以選的,對於我這樣的剛需的不算有非常大的壓力(製造業工科黨一枚,普通家庭,沒多少錢,家裏能幫助一些)。

學區不懂,至少地鐵房還是有很多選擇的。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價值窪地,西安的價值遠不值此(一定程度上房價代表了城市價值與認可度)

雖然16年初下定買房的想法,因身處外地,確實來回不方便,西安房價比較平穩,一晃就到年底,這時候聽西安的朋友聊天,西安活力明顯上升,跟天津當年何其相似,不能再拖了。

轉過年,3月份,遙控爸媽去西安看了之前篩選的樓盤,有的也只剩頂/底層,最終選定某地鐵口一樓盤(當時還不知道上哪搬磚,優先考慮交通。什麼,還有孩子?學校?),兩天就交了定金,3月底網籤,商貸搞定,算是塵埃落定。

歷史車輪碾過,既成事實

記得當時省內戶口首付才20%,最低十來萬就能買套房,所以剛需一定要趁早。後面的事情,大夥都知道了,西安市4月份開始一波又一波的限購開始。如果再晚一個月,我的外地戶口又是個問題。

如果再晚半年,我就買不起房了(別說什麼高陵,戶縣等,生活成本太大。)相信還是有不少生活在西安或者想回到西安的年輕人一而再的錯過了買房時機,直到18年,落戶政策一再放開,房價一再走高,這也許就是狗屎運,就是教訓,亦或無奈吧,或者犧牲?

畢竟我們沒有月光寶盒,沒有時光機,我們也不是紫霞仙子與至尊寶,回不到過去。

有些人看到這篇文章會說買個房還故作深沉。

“興,百姓苦;衰,百姓苦”

當年國家推天津濱海新區,踏着京津冀一體化的東風,打造經濟第三極,同樣,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陝西自貿區,千萬人口國家中心城市,米字高鐵,西安強大的科教、軍工、文旅……

不談歷史,放眼沿海,取長補短。

兵馬未動,資本先行,商人的嗅覺往往是最敏銳的;

西安如同養在深閨中的姑娘一樣,一線、沿海資本溢出,臨近成都鄭州已然漲過後,西安補漲,價值迴歸已是必然。網上有很多大牛的分析,我就不浪費大夥時間了,就一句話剛需要趁早,甭管漲跌。

如果你想一輩子租房住,那我無話可說。不對,萬一呢,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至於某些人抨擊的落戶政策也沒有錯,人口紅利已是共識,別說什麼城鎮化,當人口流出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疫情之下,經濟疲軟,又該如何?

後記

說了這麼多,有些事我們無能無力,有些事我們尚可改變。還有的同事開着奔馳,隨便一個包就把一月工資折騰沒了,而你可能還指望着它還房貸,付租金,或者攢錢買房;有的人早兩年年買,就比你少很多壓力

說實話我也曾迷茫過,突然就釋懷了。用流行的話說叫佛系,我覺得道系更準確,還是更親近老祖先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