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有108位之多,其中既有武松、秦明這種武藝高強之人,也有段景住、鄭天壽這樣毫無本領之人。如果單純以本領高低作爲梁山好漢的選拔標準的話,排名靠後的那些梁山好漢幾乎都沒有達到入選的條件。所以很多人在讀完《水滸傳》後發現,排名五十開外的那些梁山好漢,他們之所以能夠被排入108將之中,有不少都擺脫不了湊數的嫌疑。

按照《水滸傳》中的描述,絕大部分排名五十開外的梁山好漢本領都很低微,甚至有些好漢的本領可以說是非常雞肋,毫無用武之地。不過,雖然這些排名靠後的梁山好漢大多數都毫無存在感,施耐庵在他們身上也沒有花費太多筆墨,甚至很多排名靠後的梁山好漢的出場和結局僅用一句話就交代完畢。但是在這些排名五十開外的梁山好漢中,仍然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偏門高手,他一人就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說到這裏,肯定有人覺得太誇張,縱觀梁山好漢中,似乎並沒有如此厲害的人物存在。其實,說他能夠一人抵得過千軍萬馬一點也不誇張。只不過,因爲他的排名比較靠後,出場的次數也比較少,所以常常被人們所忽視。這個人就是梁山排名第五十二位的凌振,他有一個很響亮的綽號,叫“轟天雷”。

《水滸傳》作爲古典小說,其設定還是沒有脫離武俠的範疇,書中的人物大多數都是精通武藝的武林高手。而凌振所具備的本領則十分偏門,他雖然也精通一些拳腳功夫,但是她最大的本事則是善於鑄造各種火炮。在《水滸傳》這樣冷兵器的設定中,火炮的威力就不用多說了吧,哪怕你武功再厲害,也難擋一發火炮的威力。

凌振在加入梁山之後,利用火炮幫助梁山打了不少勝仗。在他的所有戰績中,最輝煌的當屬用轟天炮除掉了方臘手下大將包道乙。不要小看這個包道乙,他乃是方臘手下的法術高手,在公孫勝缺席的情況下,他堪稱是梁山最大勁敵,連武功高強的武松都被他斬斷一臂。不過,雖然包道乙道法精深,還是沒有擋住凌振的火炮威力。還有那個淮西王慶手下的頭號猛將袁朗,能夠和秦明鬥得旗鼓相當,可是同樣沒擋住凌振的火炮。

說起來,《水滸傳》中關於火炮的設定有些太過於誇張,比如凌振所造的火炮射程足有十四五里遠,這在宋朝來說簡直是無敵了,無論是包道乙這樣的法術高手還是袁朗這樣的武功高手,遇到火炮都沒法抵擋。這種跨時代的武器出現在《水滸傳》中,簡直屬於BUG般的存在。

梁山上的偏門高手並不止凌振一個,還有李俊和公孫勝兩人也是偏門高手。在梁山上真正厲害的這三個偏門高手中,排在第一個的凌振是最厲害的,可是他的排名卻在五十開外。這樣的排名在梁山上已經屬於炮灰級別了,所以他在梁山上自然也就不怎麼受重視,如果宋江能夠真正發揮出凌振的作用,在梁山征討方臘時來一個萬炮齊發,也不至於折損大半梁山好漢。

凌振排名靠後不受重視,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梁山上也是一個小江湖,凌振在梁山上既沒有靠山也沒有班底,當然不會受到宋江的重視。相比之下,李俊雖然在梁山上也只排在第二十六位,可是因爲他手下兄弟衆多有着自己的班底,所以在梁山就十分受重視,還被任命爲梁山水軍頭領。

李俊的本領在梁山也屬於偏門,他的拳腳功夫在梁山上可以說是壓根排不上號,但是他的水上功夫卻堪稱梁山一絕,這一點從他的綽號“混江龍”也能看得出來。他在加入梁山之後屢立戰功,不但協助盧俊義攻破太原城,還生擒淮西寇首王慶,成爲梁山平定淮西的第一功臣。

除了凌振和李俊之外,梁山好漢中本領最偏門的當屬公孫勝了,因爲他是梁山好漢中唯一一位精通道術之人。《水滸傳》裏的人物大多都是以武功爲主,像公孫勝這樣精通道術的人物,在《水滸傳》中也堪稱是BUG般的存在了。比如說,當初公孫勝離開梁山後,梁山好漢連一個小小的高唐州都拿不下,就是因爲破不了太守高廉的法術。

後來宋江實在沒法子,只好派遣戴宗跟李逵一同去請公孫勝歸山。如果公孫勝當時沒有迴歸梁山的話,恐怕梁山好漢也只能止步於高唐州了。後來梁山好漢征討方臘,這個時候公孫勝因爲已經離開梁山,所以方臘陣營中的包道乙就無人能當,連武功高強的武松都在他手中喫了大虧,要不是有凌振的轟天雷存在,梁山好漢還不知道要折損多少。

雖然說凌振、李俊以及公孫勝三人的本領比較偏門,但是他們纔是梁山上真正厲害的高手。而且,他們三人的結局也都非常好,凌振在征討方臘後倖存,最後迴歸朝廷留在火藥局御營任用。李俊在征討方臘後急流勇退,帶領童氏兄弟遠赴海外成爲暹羅國國王。而公孫勝就更聰明瞭,他早就識破了宋江的真面目,在梁山平定淮西后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的理由離開梁山,從此一去不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