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種零食突然風靡網絡,它的味道綿潤,獨具風味,又含有17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可以說是越喫越健康,它就是來自安徽潛山的瓜蔞籽。

瓜蔞籽可能很多人從沒聽過,就是因爲它屬於一種小衆特產,只在小範圍流傳,好比枳生淮南則爲橘,而淮北人則只知枳而不知橘。

往年,種植瓜蔞籽的農民更多的採用傳統零售方式,由收購商運往市場,再分銷出去,今年受到疫情衝擊,辛辛苦苦種植的瓜蔞籽賣不出去,農戶們愁得睡不着覺。

所幸,當地一位名叫陳嬌的年輕新農人站了出來,她在拼多多上開設了店鋪,通過電商平臺做起潛山特產的線上銷售。最近,潛山副市長梅耐雪更是親自現身拼多多直播間,爲瓜蔞籽等潛山特產代言。

時長一個小時的市長直播,便吸引了近25萬人在線觀看,銷售當地特產超1.6萬單,其中天柱山瓜蔞籽近3噸,並助力新農人陳嬌的拼多多店鋪增粉近萬人,瓜蔞籽也隨之成爲了網紅零食,一夜之間風靡北上廣。

當然,瓜蔞籽的突然爆紅,除了直播助力,還與拼多多獨特的“貨找人”模式有必然聯繫。傳統電商往往是“人找貨”,消費者有需求才會去上面搜索,但像瓜蔞籽這樣不爲人知的小衆農貨,要是僅靠搜,恐怕很難。但拼多多完全不用搜,而是通過大數據,主動推薦貨去找人。

比如瓜蔞籽,如果一個消費者之前買過瓜子、巴旦木等乾果,又搜索或購買過健康零食,那系統就會自動爲消費者推薦瓜蔞籽。

還有近幾年聲名鵲起的百香果、雪蓮果,其實也是靠這個“機制”火起來的,比如雪蓮果,清甜可口,熱量又低,系統就會自動把它推薦給想要減肥的消費者,通過“貨找人”,雪蓮果很快就成爲了網紅水果。

這樣的“貨找人”模式,受益最大的還是那些地方特產、小衆農貨,如果沒有它,這些特產可能永遠都無法走向城市,被人們看到。

也許這就是互聯網發展的意義,原本不爲人知的小衆特產也能通過電商平臺走出大山,勞作了一輩子的農民也能享受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