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勵人看來,如果從色彩的角度去看電影,那麼電影就是一門色彩的藝術。色彩運用得如何從來都是給一部電影打分的重要維度。而電影《龍虎山張天師》在色彩方面,贏得了我的尊重,無論是視覺感受還是在它基礎上引發的的心理感受,都是愉悅的、震撼的、深刻的。

視覺體驗,從正片開始之前的“楔子部分”就已經開始了。晚間的戲,深藍色的主色調加上少許黑色的點綴,將從黑夜遠處顯影的一夥人的神祕和邪惡立刻凸顯到了無法被人輕易探究出來的程度。心裏多了一點緊張,因爲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他們能做出比那個擊殺同夥的盜墓者更加沒有“人之底線”的任何事。

等到正片開始,勵人的眼睛又立刻被大巴蜀的自然風光所吸引。真是一葉知秋,只看上圖這一幀畫面,那遙山疊翠,遠水澄清的巴蜀風光就讓人欣然神往。甚至,不禁想起了詩仙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絕美詩句。

然而,當視線不斷從遠處向近處收回,發現左側的山高不見頂,則立刻又想到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於是,進而又會去想,張道陵帶他徒弟王長此去,也必定不是一路坦途。

等到王長中蠱,“誤入桃花深處”,一片春色無邊的粉色,讓勵人的思緒也淪陷在了這桃花的海洋。於是,陶淵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記》中的“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等句子也照進了眼前的桃花林。

而當身着白衣,面帶白紗卻難掩絕色的女人,與這片桃花林交相輝映的時候,看着王長已經意亂情迷的樣子,勵人不禁想要試問,看見這樣的“仙女臨凡”,她到底是仙是妖,是緣是劫,這世間又有幾人能分得清呢?我們自己能嗎?會比王長做得更好嗎?

接着,隨着張道陵和徒弟更加地走進巴蜀,勵人徹底地被上面這樣一幅“水墨巴蜀”征服了。這也太美了吧。有歌詞說“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那麼這幅以藍色調主導的畫面又預示着他們的前方又會遇見怎樣的美麗,以及如何的曲折呢?

遇到了危險,也遇到了紅纓。紅纓,一個穿着淺藍色粗布衣服出場卻又無疑是一位“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女孩。相比之前桃花林的女子,她的膚色散發出了更“健康”,更具魅力的光芒。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善良的紅纓,在她青春盛放的生命結束之前,回憶起了曾經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那是真正黃色山花組成的花海,而她則是當之無愧的花仙子。在勵人看來,看着在黃色花海中定格、永恆了的紅纓,有關巴蜀女孩的真、善、美等印象和想象全部都被她激活了。

還不僅僅是這些,要盤點色彩對視覺和心理的衝擊,張天師的心魔,是無法避而不談的。看上圖那番炙焰狂燃的畫面,那是無數苦難之人的地獄,也是張天師內心的地獄;那是無數人帶着血色的掙扎和吶喊,也是張道陵對自己,對“妖魔”,對天道的抗爭。當解救黎民百姓於苦難的豪情壯志,搭配上這樣複雜又激情的顏色,平心而論,勵人被感動到了。

所以,面對着這樣的《龍虎山張天師》,勵人想用“視覺盛宴”這樣的詞語去形容它並且不覺得爲過,因爲如果說可以把看電影也比成一次短暫的“旅行”,那麼《龍虎山張天師》的色彩之美已經就在那裏了,並會歷久彌新。而朋友們,如果從這個角度評估,在你們心裏,也會覺得能這樣形容嗎。不妨暢所欲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