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以聖爲尊”,所以古代那些在各自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的名字前面,都會冠以一個“聖”字來表示尊重,例如“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等。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歷史上公認的“文聖”是孔子,那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人最有資格稱爲“武聖”呢?

孔子的“文聖”之名是毫無懸念的,和他同一時期的孟子雖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最後也只能被冠以“亞聖”的頭銜,而且這個“亞聖”還是元朝時期追封的。同樣的,在古代多如繁星的武將之中,有三個人也被後世追封爲“武聖”。

歷史上的“武聖”並不是單純以武力值或者戰績來衡量的,歷朝歷代對武聖的評定都遵循着一個固定的標準,從忠、孝、義、兵、武、德、仁、智幾方面來進行衡量。雖然在不同的朝代,這幾個標準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是忠、義這兩點始終佔據重要位置。

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爲“武聖”的人是姜子牙,他是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也是兵家的奠基人。他輔佐姬昌成就霸業,周武王繼位後封其爲“師尚父”,是武王伐紂的最大功臣。周朝建立後,他被封爲齊侯,成爲呂氏齊國的創始人。因爲他在軍事、經濟方面的傑出貢獻,一直被歷朝歷代的帝王所推崇,被譽爲“兵家鼻祖”。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爲祭祀歷代名將而設置廟宇,以姜子牙爲主祭,張良爲配享,並且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這十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廟十哲。到唐肅宗時,姜子牙又被追封爲武成王,供奉他的廟宇也因此被稱爲武成王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武廟。

後來到唐德宗時期,武廟所供奉的武將又增加到六十四人。到了宋朝,武廟所供奉的武將名單又有變化,宋太祖趙匡胤以“白起殺降,不武之甚”爲由,將白起移出武廟。宋徽宗宣和五年,武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共有歷朝歷代七十二名武將配享武廟,姜子牙仍作爲主祭享受供奉。

歷史上第二位被追封爲“武聖”的人是岳飛,他在明神宗時期被封爲“嶽聖帝君”,並且取代姜子牙成爲第二任“武聖”。雖然當時武廟早已被明太祖朱元璋所廢除,但是卻出現了許多的嶽王廟,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也得到了人們的讚揚,嶽王廟也逐漸取代了武廟的地位,成爲祭祀歷代名將的場所。

岳飛對後世的影響很大,雖然現在很多人倡議重新評價岳飛,但是他的功績卻是無法抹去的,應該受到後人的尊重。雍正四年,岳飛被正式移出武廟,嶽王廟也被關帝廟所取代,三國名將關羽則取而代之成爲第三位“武聖”,關帝廟也因此成爲新的武廟。

雍正八年,朝廷正式冊封關羽爲“武聖”,並且追封關羽三代,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形象。其實,關羽早在宋朝時期就已成名,不過一直沒有被朝廷作爲偶像來宣傳。到了明清時期,因爲演義小說的流行,關羽在民間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成爲“忠義”二字的象徵。清朝選擇關羽作爲新的“武聖”,也是有着一定的統治需求。

清朝滅亡之後,武廟香火也並未斷絕,民國初年開始推行“關岳合祀”,在各地設立關岳廟,用以彰顯“關壯繆翊贊昭烈,嶽武穆獨炳精忠”的精神。關岳廟左祀“關聖帝君”關羽,右祀“嶽聖帝君”岳飛,並且二人分別配享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將,關羽和岳飛被同時尊稱爲“武聖”,關岳廟也成爲歷史上最後的“武廟”。

在歷史上,除了姜子牙、岳飛和關羽這三位“武聖”之外,還有“兵家四聖”的說法,這是對古代兵家四位戰略家和軍事家的統稱。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兵家四聖”的說法也有不同,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計聖孫臏、尉聖尉繚這四人是最普遍的說法。除此之外,也有兵聖孫武、謀聖鬼谷子、亞聖吳起、次聖孫臏的說法。

如果單純從武力和戰績上來看,“兵家四聖”可能並不比關羽、岳飛等人差。可是這“兵家四聖”卻並不符合古代平定“武聖”的標準,他們的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缺點,比如說吳起,雖然被譽爲兵家亞聖,但是他的人品卻並不怎麼好。所以歷朝歷代在評定“武聖”時,並沒有把這四人算在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