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上海灘的阿姨們除了房價和比拼兒子兒媳的工資以外,還有兩大特別的消遣方式,有錢的去現場看周立波的清口,沒錢的去看電視臺的柏萬青阿姨罵人。

比起波波的華麗和微帶做作的颱風,柏萬青阿姨一呼百應更容易走進平民百姓的心裏。

柏萬青因爲《新老孃舅》這個主打調節的而聲名大振,《新老孃舅》也因爲柏萬青的加盟收視節節攀升。

這個節目曾經創下最高收視10.3%的紀錄,播出期間,上海市的民事訴訟降低了三分之一,社會影響力不可謂不深。

柏萬青甚至成爲了《新老孃舅》的一張名片。

《老孃舅》欄目,表象是在說一些家長裏短、夫妻、婆媳等問題。但還有值得大家深思的,就是:間接的展示了上海的社會人際的行爲法則“契約”精神,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訴求,可同樣必須保護每個人的權利。老人、年輕人等的權益都要得到保護。

柏萬青曾經是個插隊落戶到江西的知青,她本人從不諱言自己那段歲月,以及回到上海時光的窘迫。離開上海近30年後的柏阿姨鄉音未改,在異鄉的政壇上熠熠發光,把一個上海女人的精明能幹大方得體發揮的淋漓盡致。

柏阿姨思路清晰,敢說敢講,正統又不失接地氣的談吐在偶爾一次上海臺的錄製中大獲好評。

80年代後期,她的身份已經是撫州地區駐上海辦事處副主任從,此後成爲上海靜安區街道幹部的她更是遊刃有餘。

在柏阿姨的節目裏,你可以看到特別具有本地特色的罵山門,叔叔阿姨們的傾訴實在又動情,其中別樣的意趣不亞於觀看一檔滬劇,普通話的強勢推行,讓上海灘太久沒有一檔節目能讓我們用近乎滬語的感覺來表達。、

極盛時期的柏阿姨,有CCTV10的兩集採訪,有專門謳歌她的話劇《柏阿姨的一天》,球場也急待她去振臂高呼。上海電視臺的《一呼百應》《老孃舅》幾乎等同於了上海電視臺所有,更有江西臺也叫柏萬青回江西開了一檔性質相同的金牌調解員節目。

柏阿姨曾說“人民來找我調解,我心裏很心疼他們。實際上,很多人來調解的人條件都很好,不差錢,什麼都不差。差的就是什麼都是以他人爲中心,所以我很心疼他們,我要幫他們把心結打開,讓他們跟其他人和睦相處,要喫得下、睡得着”。

做真人秀最難搞的“真”在柏阿姨的節目裏輕易就達成了。

但在2016年,該劇突然被要求整改,取而代之的是柏萬青。據說當時一個節目內容太粗俗,引起許多觀衆的不滿。也有人說,節目中謠言太多,導致節目暫停。事實上,無論如何,柏萬青終於離開了舞臺。

木秀於林,鋒芒太過的柏阿姨驗證了老公的這一句話。老畢(柏萬青老公)的話一語中的;離了你地球照樣轉。而且強勢又有鋒芒的柏萬青也被老公吐槽:不可能她來照顧我,看來家庭地位也是頗爲低下了呢。

不久之後,柏萬青陷入了“被代言”事件,而許多人認爲該產品是她的代言,於是他們相繼上當受騙。雖然柏萬青終於出來澄清此事,但她的形象受損,身心俱疲,導致她再也沒有出現在屏幕前。

現在,柏萬青已經70多歲了,離開了電視臺,退了休依舊開了個工作室,爲這個城市老爹老媽最頭痛的子女結婚問題忙而快樂着。

老阿姨們都無比想念教他們“老句不脫手,脫手不老句”的柏萬青。消失在上海的電視屏幕上,讓多少阿姨爺叔惋惜不已,而傳聞依舊經久不息的流傳在上海灘的街頭巷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