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駐虎石臺守備隊二營三連的部分士兵離開駐地,沿南滿鐵路向南進行巡邏。

22點20分,日本關東軍駐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的隊長河本末守中尉,帶着一幫人來到了奉天以北的柳條湖地點,在這裏他們埋下了一點炸藥,隨即引爆,將這兒的鐵軌給炸壞了。

然後他們又把穿着中國東北軍服裝的三個屍首,放在了引爆地點,僞裝成中國東北軍破壞南滿鐵路,被日本軍隊當場擊斃的假象,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那麼,哪些人對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與實施起到決定性作用?對我們後世能引起哪些深思?

第一,日本國內的矛盾

1921年,華盛頓會議,日本開始大裁軍。原因就是日本參加一戰後,本想和美國人、英國人平起平坐。但是事與願違,日本得到的利潤非常少。

不久之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國內社會矛盾尖銳。其中,以軍人地位的下墜最爲明顯,有的地方竟然拒絕軍人入場。

所以,日本軍人巨大的失落感和焦躁感非常突出。而日本就是在這種矛盾複雜、尖銳的情況下侵略中國的。

其中,日本的三位中層軍官成爲了入侵中國東北的關鍵人物。他們分別是關東軍“大腦”的石原莞爾,日本陸軍大將板垣徵四郎和土肥原賢二。

第二,中村事件成爲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線

土肥原賢二,有一個外號“土匪原”,他爲“九一八”事變做了三件事。

一,破獲了“九一八”事變的藉口“中村事件”;

二,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指揮部,駐奉天的特務機關;

三,1931年把清朝末代皇帝裹挾到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

而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兩個人在日本的軍民中製造“侵略中國東北的輿論”,進而趁機發動戰爭。

其中最大的一個事件就是“中村事件”。

1931年6月,關東軍有一個情報特務叫中村震太郎,他的領導是土肥原賢二。

他帶着三個人,打扮成科技工作者,沿着吉林西部,齊齊哈爾一帶,進行着所謂的“調查土壤土質”的間諜行動。

1931年6月25日,中村一行四人來到了科爾沁右旗察爾森鎮一帶,這個地方正好有一支東北軍駐紮。當時的團長叫關玉衡,而中村一行四人因爲行動詭異,被關玉衡的第一營第三連扣住了。

在第三連寧連長的審問下,賄賂無果的中村震太郎突然口暴“巴嘎”日語,當即他們一行四人被押往團部。

在團部,他們四人經過一番搜身,發現了他們是日本間諜的身份。所以,團長關玉衡召開全團連以上的軍官會議,商量着如何處理這四人。

衆人思考再三,最後作出了處死這四人的決定。

而在處死中村震太郎的時候,中村拼命反抗,與士兵起了爭執。混亂之中,中村的“三道梁”手錶被打飛出去,落在門口,結果一位名叫李德保的司務長趁亂彎腰,把這塊手錶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裏。

之後,中村一行四人的屍首以及他們的衣物被大火焚燒得一乾二淨,同時關玉衡團長下令衆人保守祕密,不能外漏。

而李德保是一個賭徒,因爲輸錢就將那塊“三道梁”手錶拿去當鋪換錢了。

另外一邊,土肥原賢二發現自己派出去的人失蹤了,馬上派出情報人員去調查。這些情報人員在察爾森一帶的小鎮看到了中村的“三道梁”手錶。

接着上報給土肥原賢二。土肥原賢二一聽,馬上下令徹查,正所謂“順藤摸瓜”,不久找到李德保,在威逼利誘下,土肥原賢二就知道了真相。

第三,深思

自古以來,賭都是軍隊所禁止的,從李德保這個賭徒身上可以知道,賭博的危害很大。

同時,九一八事變也可以印證,日本的野心勃勃,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真可謂是小人嘴臉。

面對小人的陰招,看不見的招式,我們能做的應該是提防,然後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戰鬥力,讓小人得志之時,馬上掉入死亡的陷阱裏,被我們消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