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日,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一千萬,而美國在確診和死亡人數上都遙遙領先。回顧這段時間,美國各地反“居家令”,反疫苗,盛傳比爾·蓋茨的“人類清除計劃”,聽信特朗普的言論注射消毒劑等奇葩事件層出不窮。有人總結說,在反智主義和民粹主義情緒衝擊下,科學理性的聲音被淹沒,擁有世界先進醫療資源的美國正因擁抱無知和愚昧成爲了疫情中的“失敗國家”。

令人困惑的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美國,反智主義何以如此盛行?其實不單單是美國,在我國“讀書無用”的論調也一直沒有停止。究竟是爲什麼人們會對知識和學校教育如此反感?

讀書無用是因爲真的用不上

讀書無用是因爲書本上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我們既不能靠背熟幾首古詩詞來獲得高薪的工作,也不能靠微積分來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知識和經驗的脫節纔是大家覺得讀書無用的根源。

傳統的學校教育大多通過“說教”來傳遞知識。這種方法之所以盛行,不是因爲它有效,而是因爲它很方便。老師只需要向學生介紹一些靜態理論體系和零散的知識點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然而掌握知識並不等於掌握技能。真正有效的學習是那些具備互動因子的干預活動,例如角色扮演,實際案例分析和實習培訓等等。這些活動能夠創造條件,讓學生了解在何種情境下使用所學的知識,並有機會親自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真正的學習不是“我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我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培養人們發現問題,辨別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地嘗試,犯錯和改正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水平。能夠學以致用,讀書纔不會顯得無用。

我們無法改變現存的教育體系,但我們可以爲自己創造使用知識的機會。只要發揮創造力,生活中需要運用知識的實踐活動無處不在。

知識的力量之一:內在的動力往往來源於對行爲的深刻理解

我們常常說要“跨出舒適圈,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可是究竟爲什麼要跨出舒適圈?不一樣的自己到底哪裏不一樣了?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出所以然。

所謂的舒適圈是指讓我們覺得熟悉,舒服,無壓力的環境。一旦脫離了這個環境,不安和壓力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難受。如果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去承受這些壓力,恐怕我們很難堅持這一具有挑戰性的行爲。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裏,我就小小的嘗試了一次“出圈”,報了一個高階的舞蹈集訓班。課程進度太快,運動強度太大,這些陌生的壓力很快就讓我體驗到了極度的不適。而知識在這個難熬的時刻默默顯示出了它的力量。

首先,對於“舒適圈”這一概念的認知告訴我這種不適是非常正常的。我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不是因爲我天生不如別人,只是因爲我還沒有適應這種節奏和壓力。

其次,跨出舒適圈的根本目的在於探索自身能力的新高度,發展更多的可能性。所謂成功的人生,就是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掌握更多的選擇權。

最後,跨出舒適圈的最終結果是對自身能力邊界更清晰的瞭解。我的挑戰行爲哪怕只獲得了一點點的成功,也非常有助於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如果沒有相關知識的背書,我很有可能會簡單地把失敗歸因爲外部或者某些不可控的因素,那麼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會不復存在了。如果沒有對“出圈”行爲結果的預期,那麼我可能因爲看不到努力的意義而最終放棄這次挑戰。

知識可以幫助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維持內在的動力。相對的,在實踐活動中切實的使用知識也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感受到它沉默而強大的力量。

知識的力量之二:知識是問題覺察和問題解決的基石

在上面提到的那次“出圈”挑戰中,我遇到了很多次瓶頸。進度卡殼,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再進一步,這是人們在解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時最常遇到的情況。

遭遇瓶頸,怎麼也無法記住複雜的舞蹈動作,該怎麼辦?依靠所謂的“自制力”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練習?還是寄希望於“肌肉記憶”?

運動技能方面的知識告訴我,所謂的“肌肉記憶”並不存在。高難度動作或技巧的形成依靠的是神經通路的髓鞘化。大腦中的神經軸突被一種叫做髓磷脂的物質包裹着,足夠厚的髓磷脂會在神經細胞周圍形成隔離鞘,這層隔離鞘允許神經信號在神經網絡中更加迅速地傳遞,讓神經脈衝的速度提高10倍之多。神經通路的髓鞘化纔是我的大腦能夠記住複雜的動作,並指揮身體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根本原因。

如何實現髓鞘化?漫無目的的重複練習是沒有意義的。我需要的是依靠不同的記憶策略來反覆刺激這條神經通路。比如放慢速度,集中精力攻克最容易遺忘的某些動作節點;比如通過音樂來增加記憶線索;比如在腦中重現整個舞蹈過程來加深記憶;比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利用深度睡眠獲取更多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些營養因子是建立神經通路的基礎材料)。

以理論知識爲基礎的探索過程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刻意努力。在遇到瓶頸時,盲目努力並不可取,停下來換一種方法重新嘗試纔是聰明的做法。這些探索行爲本身和靈活變換的學習方式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大量的知識作爲構建解決方案的基礎材料。

知識的力量在哪裏?這個問題需要你自己來回答

知識的力量到底體現在哪裏?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面對挑戰,知識能夠幫助我認清實際狀況,對行動的目的和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在遇到困難時,知識能夠保證我不把責任推給天賦,運氣等等不可掌控的因素,維持行動的動力。同時,知識還能夠幫助我保持平穩的心態和增加學習方式的靈活性,以提高挑戰成功的概率。

一方面,知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實踐活動又讓理論知識更順利地融入個體的經驗之中。這些都是從我自身的經驗中看到的知識的力量。

如果你想知道知識會在你的身上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那就從現在開始去實踐,去探索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