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進校時的迷茫,到現在的堅定,這一切來得剛剛好。”不久前,剛結束本科畢業設計答辯的康寧對小編這樣說。

和大多數學子一樣,四川大學化工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2016級本科生康寧在學校度過了一段平凡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在日復一日的學習、考試、實驗中,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至今,她已收到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佛羅里達大學、東北大學、以及發出全獎博士邀請函的康涅狄格大學7所名校伸出的橄欖枝。未來,她將展開新的逐夢之旅。

越瞭解越喜歡 越喜歡越堅定

剛入學時,康寧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並不瞭解,但她卻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我本身就喜歡數理化,大一時學的都是高數等基礎科目,既能探索新鮮事物,又具有一定挑戰性,我還挺感興趣的。”康寧笑道。

經過半年的學習,康寧逐漸發現了自己對所學專業的喜愛,當轉專業的機會來臨時也毫不動搖。“自己沒有不想學下去的理由,反而覺得這個專業挺適合我,有了一種想要繼續探索的衝動,我覺得我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當這顆喜歡的種子被種下,很快便生根發芽。“我發現自己的專業可以設計汽車減速器、壓力容器、換熱器等,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一個核電站設備,都可以自己設計,這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

遵循着內心的歡喜與興奮,康寧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老師們在課堂上分享的一個又一個工程經歷,都令她敬佩不已,“老師們好厲害,他們讓我知道我們的這份工作、我們所做的設計,對社會非常有價值,這時刻激勵着我前進”。

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她也更加堅定了這份喜愛。她堅信“No pain no gain”,也因此,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慢慢地,她還發現了自己學習的“門道”——學會總結。

“我學習主要靠理解性記憶,課後抓緊時間做總結然後再寫作業,期末的時候進行大總結理出框架。”

看起來容易,但理出框架的過程卻十分繁複,“這是一個從框架到內容再到框架的過程”。康寧先做出框架結構的思維導圖,然後根據框架結構一一填補上知識點,第一遍內容詳盡,第二遍開始簡化,直至最後簡化至只剩下一個框架結構,此時她已熟悉掌握所有知識點。

愛探索愛挑戰 更愛科研

康寧常說,自己是一個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喜歡挑戰自我的人。加入項目組做科研便是她的探索之一。

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康寧逐漸接觸科研項目,“非常感謝伍勇老師,他帶領我跨入了科學研究這道大門”。當時,康寧跟着實驗室的師兄深入瞭解項目,看文獻,提建議,每週五也會從江安前往望江,和師兄一起測數據,討論結果。

“因爲這項研究已到收尾階段,12月底就結束了,所以我只能算參與了一下這個項目,主要是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讓我知道原來做科研是這樣子的。”

隨後,在王彩虹老師的課題組中,康寧堅定了做科研的想法。“做科研就像解題,雖然很有難度,但完成的那一刻非常有成就感。”

話雖輕鬆,其實過程並不順利。在實驗瓶頸期的那段時間裏,康寧曾數次“崩潰”。當時正值大三學業關鍵期,康寧每週都要擠時間去望江校區3、4次。“在來回的校車上,有時真是又疲憊又心酸。”但她沒有放棄,通過嘗試找測樣點、換不同光的強度和樣品繼續測試、重新合成樣本等方法,最終得到了較爲滿意的研究數據。

到論文寫作階段,康寧也費了不少功夫。一方面,因爲缺乏經驗,再加上對軟件不瞭解,她花了2個月的時間處理數據、繪製圖表。“剛開始做的圖老師很不滿意,只能不停地改,一遍又一遍,有時候還需要進行補充實驗。”

另一方面,寫作也要從頭學起。“剛開始只能看優秀的文章,越多越好,後來慢慢地模仿寫作。”因爲是英文論文,康寧便先用中文列提綱,然後再用英文寫。

期間,康寧最開心的是王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幫助,“給了我很多建議,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合成材料、報送檢測、重新實驗、再次檢測、反覆修改論文……2019年9月,康寧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oft Matter上發表了科研論文,文章更是被編輯邀請作爲底封發行。

從最開始的接觸到深入瞭解,再到做出實驗結果,每一步的探索,都讓康寧十分着迷,更激發了她想要繼續深入科學研究的激情。

“留學,想好了便勇往直前”

和大部分同學一樣,康寧大三時開始思考今後的發展方向。因爲熱愛所學專業,她打算繼續攻讀學位。

和身邊的同學交流後,她選擇了留學,“雖然需要一定的花費,但我個人更想體驗國外的教育和學習氛圍,也期待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報效祖國。”

下定決心後,康寧一路勇往直前。那時,期末考試、推進課題實驗、準備語言考試碰巧都趕到了一起。

早上7點出門,晚上11點回寢室,一有時間,康寧就泡在實驗室和自習室裏。最忙的時候她剛考完雅思,又立馬進了實驗室,連續3個月沒有周末。

康寧和媽媽

今年申請季,受疫情影響,康寧申請留學的過程並不順利。

再加上雅思考試連連取消,她的語言成績沒辦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發簡歷和國外導師進行溝通時,有一位老師對我的經歷十分感興趣,非常期望我報考他所在的學校,但我的雅思成績沒有達到要求,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惜。”康寧遺憾地說道。

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康寧自嘲“有一些完美主義傾向”,“我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對自己的發展提早做準備,特別是在大二空閒的時候,沒有提早準備語言考試。”雖然有現實客觀因素存在,但她認爲本可以做得更好。

右一爲康寧

聽上去是被課業、科研擠得沒有時間的康寧,其實一直在找機會探索新鮮事物。疫情期間,她還利用空餘時間和朋友做起了手工。

“我們網購材料,自己動手製作,雖然繁瑣,但挺有趣的,斷斷續續用了一週左右的時間才做完。”康寧表示,如果有時間還想嘗試做拼圖。

和朋友一起做的“鳳冠”

未來,康寧希望繼續做科研,“我喜歡有創新性和挑戰性的事情”。大川也祝願康寧在未來的日子裏,“乘長風破萬里浪”,勇敢逐夢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