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異地戀分手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種無奈之舉。

已經忘了聞着枕邊人髮香入睡的那種安全感;心理或生理需求始終處於一種未滿狀態,你擔心的事情對方也在擔心;偶爾難過得兩個人一起痛哭,只有聽着對方的哽咽才能感受到這份愛有多深情,可哭着哭着卻忘了怎麼哭。

我仍然記得那天的情景:感覺對話的氣氛不對勁後,夜裏三點我一路驅車三百公里去到她城市的機場。我只記得她是從威海到深圳,具體的航班她不肯跟我說,在機場國內出口等了快2個小時,我快撐不住的時候看見她走出來,她看見我那一刻真的是電視上演的那樣,飛奔過來跳到我身上,本來很感動的事情,但我突然怕了,畢竟她可是173,將近120斤的胖子呀……

我請假在深圳呆了一個月,那一個月大概是我們戀愛以來最美好的時光,但我們心裏都清楚,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纏綿了。我並沒能挽救得了這段異地戀,這次和好,我只是在杯子快掉到地上之前接住了而已,或許哪天我體力不支,就再也接不住杯子了。

歸根到底,異地戀的核心問題就是異地,在沒有解決異地問題之前,分分合合等於在不斷的消耗體力,直到雙方都累得跑不動了。

我們12月分開,1月份再次分手,期間我又挽回了一次,3月份見了一次之後就徹底了結了這段異地戀。

再也沒想過挽回,不是不愛,也不是放下,只是理智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需求,其實後來我們還是有聊天,也會聊得很曖昧,有很多次只要開個口,我們就能恢復到名義上的戀人關係,但我們都很默契的選擇避開。

分手,實在是無奈之舉,我相信如果我跟她不用異地,那肯定還是能複合的。

好看的人還在聽故事,而更好看的人卻已經提煉到異地戀複合的重要線索了。

我跟她還能聊天,甚至還能曖昧,這說明我們的關係區維護得非常好,這纔有了後面只要敢於開口就能恢復戀人關係的機會。

我相信在座大部分異地戀分手的人都是這樣的:

既然不是戀人,那就把關係鬧得很僵,要不互刪要不惡語相向,等哪天氣消了情緒上頭了卻沒了後路;或者因爲對方提了分手,突然就丟了所有框架,即便有意跟前任修復關係,但是越搞越糟,最後搞得聊天都不會聊,或者對方回應越來越冷淡。

也有些人不一定是因爲分手才壞了關係區,而是在戀愛期間就不知道怎麼經營關係,分手後自然更不會了。

其實我跟她異地戀期間也經歷過這種情況,剛認識的時候熱度真的非常高,大家都好像有着說不完的話,中期她開始跟我抱怨我不會跟她分享身邊的事情,反而每次她跟我嘮嗑我都聽不進去,我似乎除了說想你/寶寶/愛你這些就沒有話說了,膩了/缺少情緒價值這兩個異地戀最嚴重的溝通障礙都發生在我們身上。

有好幾次吵架鬧分手都是互刪,根本扯不上什麼舒適區,跟最後一次分手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1月份分開沒多久我倆鬧分手,我說:“分就分吧,那以後咱兩要是見上面了能來一發不?”把她給氣的,因爲平時分手我都是各種跪舔,不知道咋就腦子一熱說了這話。

也就從這次開始,我再也沒跟她說過想她了,求和好之類的話,用着海王撒網式撩妹的方式跟她聊天,還別說,那種無所謂的態度還真的挺管用,越聊越起勁,沒幾天和好了。

過了三月份再次分手,但這一次就變得很平和了,沒有說互刪也沒有說狠話,我依然時不時撩撥她一下,聊天次數很少,但是經常會打電話打好幾個小時。

突然想到一個段子:你跟一個女生很聊得來,你們都知道你們總有一天會睡到一起,但你們都不知道哪天你們纔會睡到一起,這種感覺纔是最美妙的。

我只是轉換了一個她能夠接受的態度而已,並且引導她把對這份感情的認知從解脫轉變成一種遺憾,有遺憾自然會產生彌補遺憾的憧憬。

這大概就是你和前任找到舒適區的祕訣吧,做到了,異地分手再複合自然也不是什麼難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