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雜處[ wǔ fāng zá chǔ ]五方:東南西北中,泛指各處;處:住。 形容大城市的居民,從什麼地方來的人都有。【出自】:《漢書·地理志下》:“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舟車勞頓[ zhōu chē láo dùn ]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出自】:錢鍾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亢龍有悔[ kàng lóng yǒu huǐ ] 亢:至高的;悔:災禍。意爲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後悔。後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禍。【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

賣官鬻爵[ mài guān yù jué ] 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出自】:《宋書·鄧琬傳》:“父子並賣官鬻爵。”

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 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窮兵黷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出自】:《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爲衰,見我已大病矣。”

歲聿其暮[ suì yù qí mù ] 指年終歲晚。

等量齊觀[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齊:一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出自】:清·況周頤《惠風詞話》:“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紅消綠減直譯爲花謝葉落。引申爲秋天到來或人物憔悴。紅,指花。綠,指樹葉。消,謝落。減,減少。

山餚野蔌[ shān yáo yě sù ] 餚:熟的魚肉;簌:野菜。 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才疏意廣[ cái shū yì guǎng ] 疏:粗疏;廣:廣大。才幹有限而抱負很大。【出自】:《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廣陵散絕[ guǎng líng sǎn jué ] 《廣陵散》已失傳。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或後繼無人。【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窮途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 ] 本意是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也指處於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出自】:《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悽風苦雨[ qī fēng kǔ yǔ ] 悽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出自】:《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悽風,秋無苦雨。”

望塵而拜[ wàng chén ér bài ]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出自】:《晉書·潘岳傳》:“與石崇等謅事賈謐,每侯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劍膽琴心jiàn dǎn qín xīn釋義:比喻剛柔相濟,任俠儒雅,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出處: 元·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花拳繡腿[ huā quán xiù tuǐ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並無用處的工作。打花拳,踢繡腿。指武術的動作花裏胡哨,光好看,不中用。亦比喻耍花招,施伎倆,或搞形式主義。如:領導幹部要特別警惕那些阿諛奉承,花拳繡腿,華而不實的人。

敝帚自珍[ bì zhǒu zì zhēn ] 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裏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出自】: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落井下石[ luò jǐng xià shí ]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出自】: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飛揚跋扈[ fēi yáng bá hù ]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出自】:《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火樹銀花[ huǒ shù yín huā ]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綵;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 形容張燈結綵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出自】: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盡橋鐵鎖開。”

白駒過隙[ bái jū guò xì ]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 像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白駒過隙[ bái jū guò xì ]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 像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日暮途窮[ rì mù tú qióng ] 暮:傍晚;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手揮目送[ shǒu huī mù sòng ] 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並用,怎麼想就怎麼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出自】:三國魏·稽康《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風燭殘年[ fēng zhú cán nián ] 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講。 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出自】:《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飛短流長[ fēi duǎn liú cháng ] 飛、流:散佈;短、長:指是非、善惡。 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出自】:唐·沈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

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 某些才智出衆的人不露鋒芒,看來好像愚笨。【出自】: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啓》:“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敬謝不敏[ jìng xiè bù mǐn ] 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出自】:唐·韓愈《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幹不外露。【出自】: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功高震主gōng gāo zhèn zhǔ,意思是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出自】:《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見兔顧犬[ jiàn tù gù quǎn ] 顧:回頭看。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

彩鳳隨鴉 cǎi fèng suí yā  鳳:鳳凰;鴉:烏鴉。美麗的鳳鳥跟了醜陋的烏鴉。比喻女子嫁給才貌配不上好的人。【出自】:宋·祝穆《事文類聚》:“杜大中起於行伍,妾能詞,有'彩鳳隨鴉’之句,杜怒曰:'鴉且打鳳’。”

談笑封侯[ tán xiào fēng hóu ] 說笑之間就封了侯爵。舊時形容獲得功名十分容易。【出自】:唐·杜甫《復愁》詩:“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

雕欄玉砌[ diāo lán yù qì ] 雕:雕繪;欄:欄杆;砌:石階。形容富麗的建築物。【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馬齒徒增[ mǎ chǐ tú zēng ] 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 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出自】:《穀梁傳·僖公二年》:“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物華天寶[ wù huá tiān bǎo ]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耳鬢廝磨[ ěr bìn sī mó ] 鬢:鬢髮;廝:互相;磨:擦。耳與鬢髮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 :“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概莫能外[ gài mò néng wài ] 概:全。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範圍之內。【出自】:《後漢書·西域傳》:“然好大不經,奇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莫能外。”

絕甘分少[ jué gān fēn shǎo ] 絕:拒絕,引伸爲不享受;甘:好喫的。好喫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出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溼,絕少分甘。”

披堅執銳[ pī jiān zhí ruì ] 穿着鐵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裝。【出自】:《戰國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史記·項羽本紀》:“夫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

法出多門[ fǎ chū duō mén ] 門:門徑。指各部門各自爲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一,無從執行。【出自】: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于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臨淵羨魚[ lín yuān xiàn yú ] 淵:深潭;羨: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鞍馬勞頓[ ān mǎ láo dùn ] 頓:困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出自】: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歌舞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 昇平:太平。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誦而歌舞之。”漢·張衡《東京賦》:“躬自菲薄,治致昇平之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