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瞭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雖然美國的很多制度和處理方式都讓人覺得不能苟同,但是不得不否認,美國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說在美國,當小朋友上小學之後,他們就會有一門課的主題爲用硬幣教數學,老師會先教小朋友認識基礎的貨幣單位。

等孩子逐漸長大後,教會了孩子加減法之後,老師們還會讓孩子帶着硬幣去超市進行觀察,去記錄一些常見物品的價格,幫助孩子認識金錢。

主動跟孩子談錢,金錢這堂課你不給孩子上,總會有人給他上一課!寶媽的做法太讚了!

一位朋友家中就有兩個很可愛的寶寶,在寶寶三歲之前,寶寶對於紅包的興趣是遠遠超過了對裏面金錢數量的好奇。據朋友說,在寶寶三歲之前,寶寶每次有紅包,就會屁顛屁顛地跑到她面前跟她說“媽媽,我有紅包”,然後把紅包裏的錢交給媽媽,自己則是對紅色的包裝袋愛不釋手,覺得格外好看。

而三歲之後,寶寶則是會對金錢更感興趣,懂得了錢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朋友看來,這時如果她們不跟孩子談錢,孩子就有可能會對錢有錯誤的認知,所以,她們開始和孩子進行商量。

比如說在孩子上學後的一次過年中,孩子拿着壓歲錢跑到了朋友面前,朋友給孩子留下了一定的金額,告訴孩子說“寶寶這是你一年的零花錢,你要是要給其他小朋友買生日禮物或者買爸爸媽媽不願意給你買的禮物,你就可以用這筆錢去買”。

朋友想着說,自家寶寶的社交還是挺豐富的,身邊朋友也很多,經常都會去幫朋友過生日給朋友買禮物之類的,這些錢可能只夠孩子過幾個月。

卻沒想到說,朋友一個無意識的舉動卻讓孩子開始有了理財的意識。在那之後,再有小朋友來邀請她寶寶去幫忙過生日,寶寶都不願意去,去的話也只是勉強地買個幾塊錢的小禮物。朋友問寶寶說“你的錢不花是要留來幹嘛呀?

是準備給自己買什麼好玩的嗎”,寶寶卻說“不買不買,太貴了,我要等聖誕老人給我買呢”,“那你的零花錢要留來幹嘛呀”,“我存起來留到大學用”。

寶寶的回答,讓朋友覺得十分意外,也沒想到說自己的無心之舉會讓孩子有了省錢、存錢的意識。這也讓朋友明白說,比起教會孩子以後要賺多少錢,給孩子樹立多遠大的目標,不如教會孩子如何分配自己的錢。

如果父母早期沒有教會孩子金錢這件事,那麼就有可能造成孩子錯誤的價值觀,把孩子帶到錯誤的方向上,而且遲早有一天,孩子會因爲金錢這件事而摔跟頭,喫了虧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金錢究竟是什麼?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些!

對於我們來說,金錢就是滿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對於孩子來說,金錢就是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能夠讓孩子喫喝不愁。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對孩子說“寶寶你只要好好讀書就行,其他事不需要你操心”,從來不跟孩子談錢,一直到了孩子出了社會,孩子都可能還不瞭解自己家庭的整體經濟狀況。

當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在花錢的時候也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工資一到手可能就是花得精光,還欠了不少錢。只有在這時候,很多家長才會覺得自己是做錯了的,纔會覺得說自己沒有早教會孩子金錢這件事是一件害孩子的事情。

其實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學會理財,比如說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給孩子兩百塊錢,讓孩子在價格範圍內既買到家庭所需要的東西,也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看價格標籤並進行計算。

同時,孩子每年的壓歲錢也可以給孩子留下一部分讓孩子自由支配的,也就充當了孩子的零花錢,孩子需要自己規劃錢的用處,學會衡量物品的價高價低,並作出取捨。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每天每週的給孩子定量的零花錢,超出了的話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至於省下來的,讓孩子自己存着就好了。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讓孩子對自家的整體經濟有個基本的認知,平時要買什麼大物件比如車房等,也可以詢問下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自家的金錢規劃中。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