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型增長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讓邊際成本爲零的運營方法”,剛看到這個講法,我這個有着二十多年財務管理經驗的老會計不禁大跌眼鏡。邊際成本爲零,這不可能呀?

1、什麼是邊際成本

按照財務管理經典概念,邊際成本就是每生產一件新產品、總成本增加的量。

舉個簡化的開書店的例子,首先開店要裝修、招員工比如100萬元,這叫固定成本,不帶來任何收入;然後開始賣書,不考慮水電等其他成本,也不考慮批量採購等因素,就是賣一本書才採購一本,一本書假設購買成本10元錢,這就是邊際成本,賣一本書總成本增加10元,但這時開始有收入,正常情況收入會超過10元的成本;第三階段,書賣得多了,一個書店忙不過來,賣一本書除了10元採購成本,還要額外的庫存、人手,邊際成本就不止10元了,需要再投資一家書店,比如又100萬元;第四階段重複以上第二階段......

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型就是:固定成本投入、邊際成本投入,固定資本再投入、邊際成本投入的反覆循環。

所以傳統的財務經營模式就是先投入固定成本、再儘快提高產量去攤薄固定成本,達到生產瓶頸後繼續投入固定成本、努力攤薄的遊戲。

2、邊際成本爲零的指數增長模型

《低風險創業》中說,“創業者要儘量降低企業的邊際成本,直至爲零”。

這不可能呀?

固定成本即使再少也需要啊,並且產量增加還會遇到瓶頸,必須再投入啊?

邊際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啊,就算是暴利的茅臺酒,高粱、酒瓶也都要錢啊?

3、邊際成本爲零的底層邏輯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恍然大悟,這裏有兩個被忽略的底層邏輯:

一是成本的概念。會計四大基本假設之一就是貨幣計量,也就是說成本必須能用貨幣計量,無法用貨幣計量就不是成本。所以邊際成本爲零實質上是會計邊際成本爲零,簡單地說就是不花錢,凡是花錢的比如材料、倉庫、損耗咱都儘量不用。學習就不用花錢,樊登老師的知識就是零會計成本的產品;推廣不用花錢,各地的樊登讀書合作方不用投入。因此指數增長的核心就是運營信息和知識,同時利用社會上的大量閒置資源。

二是去除固定成本的瓶頸。意思就是讓固定成本沒有天花板,多少產品需要的一次性投入都是一樣的。核心就是冪次法則的根本原理:“第一次發展的結果會成爲下一次發展的基礎。”簡單地說,就像樊登老師讀過的書,每一本書都不會白費,《低風險創業》附錄文獻裏的34本書都是對過去知識的迭代,並且沒有授課、寫書、講書的次數限制。

按照傳統財務管理的思維,我永遠無法做到邊際成本爲零。

但是跳出貨幣計量的規則和固定成本的框架,邊際成本就可以無限降低,甚至接近爲零。

所以最大的創新就是對規則的創新,跳出規則,打破規則,我們才能開創指數型增長的新天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