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隱祕的角落》火了。

尤其是劇中“朱朝陽”的人物設定,更是讓無數人陷入沉思。

一個孩子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上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靠譜的會感染他如何熱愛生活,而沒有原則的只會拖垮他的人生。

所以,這3個離孩子最近的人,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越早知道越好!

父親的態度,影響孩子的性格底色

作家蒙田說過這樣一句話:

“作爲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啓發、教育子女。”

有人說,陪伴是母親的職責,父親只是輔助,就應該多掙錢、多闖蕩。

卻鮮少有人明白,幸福的家庭裏,是父親與母親互相配合,相互彌補,而不是一個當甩手掌櫃,一個獨自焦慮。

《隱祕的角落》裏,朱朝陽的父親離異後,很快重組了家庭,有了新的妻子和女兒。

連兒子考了全校第一的消息,都是在牌桌上聽牌友談起的。

帶他去商場買鞋,看到女兒來了之後,很快就把兒子撇在了一邊。

朱朝陽只能低着頭,沉默的看着這一切。

其實他很渴望和爸爸交流,可爸爸似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那個妹妹。

所以當聽見妹妹高喊着“他討厭你!”“他只喜歡我,根本不喜歡你!”時,朱朝陽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垮掉了。

妹妹死後,朱朝陽感覺彷彿看到了一絲父愛的曙光,可爸爸的懷疑更是成了絕殺,把朱朝陽徹底推下了惡的深淵。

相比朱朝陽父親的缺席,劇中葉警官和女兒的相處方式讓很多網友羨慕不已。

女兒專心在家做題卻被父親催着出去玩,還陪她一起看《還珠格格》。

其實父母不愛了選擇離婚這件事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帶給孩子巨大創傷的是那份缺失的愛。

有人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這個人的宿命。

這話一點也不假。

孩子從小在家庭感受到的態度,或溫馨或冷漠,都將深深影響着他日後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看法。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勇敢,更自信,不怯懦,不自卑,像個小太陽,自己就能明亮。

都說父愛深沉,看似一動不動,實則如影隨形,他的存在對孩子而言是一個標杆,更是一個引路人。

有時,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下意識的拍拍肩膀,就抵得過千言萬語。

每個男人都會成爲父親,但不是每個男人都有能力成爲一個好父親。

所以,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至少給孩子完整的愛。

對孩子真正的關心,不是給最多的錢,而是能有足夠多的陪伴。

母親的情緒,影響孩子的人性溫度

一個人的生命之初,是母親最早與他開始互動的。

母親情緒平靜,脾氣柔和,孩子的脾性就越溫和平定,待人有禮,處事有度。

反之,母親喜怒無常,性情暴躁,孩子就會擔憂恐懼,要麼極度懦弱,要麼極度暴躁。

《隱祕的角落》一劇中,父母離婚後,朱朝陽和媽媽周春紅生活在一起。

儘管生活並不富裕,周春紅卻儘量滿足兒子在學習、在生活上的一切要求。

爲了讓他沒有心理負擔,甚至放棄自己的一段新感情。

她可以容忍別人說自己是“寡母”,卻絕不允許別人稱她的兒子爲“孤兒”。

可以說,爲了兒子,她付出了全部,也犧牲了所有。

可這份愛給的太滿,讓人窒息。

尤其是讓兒子喝牛奶的情節,滿屏都是她對兒子強烈的掌控欲。

周春紅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兒子朱朝陽身上,卻不曾想過兒子在這份愛的屋檐下過得有多壓抑。

朱朝陽知道媽媽一個人不容易,所以他只能通過優異的成績單來回饋周春紅的愛,卻不知自己何時活成了孤僻、不愛說話,任人欺負的模樣。

極強的控制慾,又何嘗不是當下很多父母的縮影?

他們把生活重壓下的不快,自己遭遇的委屈,失去的愛,統統都想在孩子身上找補回來,結果變成了壓迫孩子的千斤頂而自己卻不自知。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心態平和、性情穩定,待人真誠,善良淳樸。

而不是一味灌輸自己的私心,把孩子當成私有物品。

曾看到一段話,是胡適描寫自己母親的: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如果說父親決定着家庭的高度,那麼母親則決定了一個家的溫度,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對世界的態度。

母親的不良情緒,一旦在孩子心中紮了根,無論成年後多優秀,它就像顆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發。

情緒穩定的父母,帶給孩子溫和、篤定的氣場,是他們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保護罩。

朋友的三觀,影響着孩子的行爲處事

古語裏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蓬草長在麻地裏,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裏,就再不能變白了。

其實,交朋友也是這個道理。

與什麼人結伴,你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進入什麼圈子,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隱祕的角落》裏,父親的忽視,母親厚重的愛,讓朱朝陽的生活總是灰暗的。

直到暑假,遇到嚴良和普普,他的世界纔開始多了幾分色彩。

但也正因爲這兩個朋友的到來,徹底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

瞞騙母親留兩個朋友住在家裏;和朋友一起利用視頻勒索錢財;撒謊妹妹墜樓時自己毫不知情;……

朱朝陽一開始其實沒打算參與這兩個朋友的事件中,但爲了所謂的朋友情誼,他還是選擇了這條危險的路,一步步行至深淵。

因爲對於孩子而言,講義氣,重情義是他們成爲大人的第一步。

但是非觀念尚未明確,很容易誤入歧途,於是一步錯步步錯。

所以,交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收穫怎樣的人生。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鯰魚效應。

說的是沙丁魚喜好羣集、生性懶惰,漁民想過很多辦法,但大部分還是會在中途窒息而死。

後來,有人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裏放了幾條生性好動的鯰魚,這樣大多數沙丁魚都能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

其實,人亦如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壞毛病,但有的人能變得更好,往往是因爲他遇到了優秀的人。

一個正直善良的朋友,做事有原則,爲人有底線,不會坑蒙拐騙,不會昧着良心,和這樣的人交往,自己的人生也會更加斑斕。

反之,交了“壞朋友”,就只能在“毒友誼”中一步步迷失自己。

阿德勒有一句至理名言: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爲優秀的人,卻忘了按下自己這邊的按鈕,沒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又怎麼有機會去照亮孩子的路?

真正的親情,是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陪他一起成長,而不是把成長的任務交給孩子,自己一旁觀看。

真正的朋友,懂得明辨是非善惡,相互信任,相互支撐,在關鍵時候能義無反顧拉你一把。

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希望孩子將來有個幸福美滿的人生,而父母和朋友都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陪跑人。

只有當我們完善了各自的角色,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陪伴和支持,活成最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