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10月,许都以南的很多强盗遥受关羽印号,声称愿配合蜀汉荆州军团,攻打曹魏。像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这些人,也被蜀汉荆州军吓怵了,纷纷投降关羽。曹操忧惧,几欲迁都。一时间,关二爷声名鹊起,威震华夏。

诸葛亮十年前的《隆中对》战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照这个巨无霸战略设想,诸葛亮文中的"天下有变"和"上将",在219年底这个时间段,差不多具备了。至于"将军"就是刘备,此时刘备已拿下汉中,风头正劲。

天下真的有变了吗?

真滴!

此时曹魏丢失了汉中这个军事要地,曹操本人忧心成疾,缠绵病榻。曹军士气低落,不少地方军民心向季汉。"上将"关羽打着"兴复汉室"的金字招牌,出师北伐,围樊城,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攻襄阳!

曹操急红了眼,命令徐晃、张辽等名将率精兵驰援襄樊,和蜀汉荆州军拚命!

这一战,曹操把老本都搭上了,如果落败,绝对举国震动。刘备从汉中出兵的话,很可能一举占领关中,与荆州军团合取中原,消灭曹操势力,从而完成"兴复汉室"的理想。

多好的一局棋啊,为下好这局棋,刘备足足奋斗了大半辈子,眼看胜利在望,谁知蜀汉军团连吃败仗,最后荆州要地被孙吴夺取,"上将"关羽兵败被擒,惨遭杀害。

那么,谁是关羽遇害的最大原因呢?

有人说是吕蒙,不是有"白衣渡江"嘛,吴兵偷袭,占领烽火台,从而夺取了荆州要地。

有人说关羽大意,抽调守城精兵,从而失了荆州,故有"大意失荆州"一说。

有人说荆州兵战力不行,被吴兵吓破了胆,在糜芳、傅士仁等降将带领下,降了孙吴。

笔者认为关羽遇害的最大原因,是糜芳、傅士仁投降变节。

吕蒙顺利实施"白衣渡江",自然说明吴兵偷袭能力很强,但不等于吴兵能顺利攻取公安和江陵等荆州主要城池。

古代攻城,绝对不是一件易事。当年蒙军攻打襄阳和钓鱼城等城池,吃足了苦头,攻打多年,楞是没有打下来。如果没有内奸,蒙军难以拿下襄阳城。至于钓鱼城,蒙军始终没有打下来。

关羽出师北伐,后方基地肯定进行了强力打造,就凭孙吴数万兵马,想拿下固若金汤的公安和江陵,痴人说梦。把吕蒙换成孙武、韩信等更牛的军事家,也无法强行夺取。

所以,关羽丢失荆州,"白衣渡江说"不能成立。

至于"大意失荆州",那是对关羽的污辱。关羽纵横天下数十年,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他肯定在后方基地留下足以抵御孙吴偷袭的兵马。对孙吴,关羽一直高度戒备。尽管有陆逊这些小虾米捣鬼,关二爷依然留有后手。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关二爷万万没有想到,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这个蜀汉政府的高官,竟然背叛祖国,投降孙吴!

其时,糜芳担任南郡太守,位高权重。在蜀汉荆州集团里,权力仅次于关羽,标准的二把手。

糜芳为何选择开城投降?

原因当然有很多,表面上看,大兵压境,城内守兵不足,如果选择抵抗,一旦城破,自己脑袋搬家,家小也会完蛋。

此前,守备公安的傅士仁向孙吴投降。

孙吴的高官虞翻口才超级好,一番威逼利诱,竟说得傅士仁乖乖开城,流泪投降。

《吴书》记载:将军傅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於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

你看,虞翻来了个高级忽悠,把犹豫不决的傅士仁硬生生说服了。

傅士仁为什么这么快就降了孙吴?

《三国志》原文: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这里说得很清楚,关羽率主力北伐前夕,糜芳、傅士仁犯了严重错误!

按照古代军律,那是杀头之罪!

糜芳、傅士仁究竟干了什么,让关羽如此盛怒?

这俩货倒卖军火,而且和孙吴贸易往来,十足的腐败。

那时世家大族虽受很大打击,但在社会上依然有相当影响力,糜芳、傅士仁属于世族,有钱任性,当了官,依然做生意。哪怕大战在即,我行我素,从而惹恼了关羽。

关羽肯定掌握了糜芳、傅士仁倒卖军火的犯罪事实,但二爷心软,念了旧情,仅仅口头责罚,没有撸了他俩的官职。尽管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铖"的权力,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糜芳好歹是蜀汉老大的小舅子,跟了刘备多年,虽说没建立多少功劳,但肯定很辛苦。关羽遂有了恻隐之心,没有动用军法。

这关羽出身寒微,年轻时失手打死恶霸,流落江湖,属于标准的寒族。他成名后,喜欢和草根人士交朋友,瞧不起有身份地位的人,尤其是像糜芳这样的人,光有钱,没多少真本事。仅仅靠着小国舅这个身份,当上了南郡太守,关羽心里,严重鄙视糜芳!

关羽北伐前,军火库失火,使关羽对糜芳、傅士仁的敌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依东疆珠看来,糜芳、傅士仁这对仓鼠,倒卖军火、克扣粮饷,发现行迹快败露了,遂故意放火,让关羽不能彻查下去。

水至清则无鱼,寒族和士族这一对天然矛盾,在关羽和糜芳、傅士仁的PK中,被不断放大。最终,酿成了糜芳、傅士芳投降变节事件!

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三国格局,让关羽丢城失命,让刘备愤怒,发动夷陵之战!

糜芳、傅士仁因为贪图钱财,丢弃早年创业理想,背叛蜀汉集团,成为千古罪人!

金钱腐蚀灵魂,从糜芳、傅士仁通敌叛变这件事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可惜了关二爷,为了兴复汉室,奋斗了大半辈子,到头来,栽在贪官糜芳、傅士仁手里。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关羽不是完人,不是圣人,但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千百年来,宵小之徒,仰望关羽,畏惧关羽;正直军民,崇敬关羽,祭祀关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