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開始爲同治帝挑選皇后。

在衆多的貴族女子中,進入後位終選PK的人有兩位,一位是部尚書崇綺之女阿魯特氏,一位是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

阿魯特氏的支持者是慈安太后,富察氏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

慈安和慈禧對皇后人選的選擇,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決策。

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是姑表外甥女,她出生科舉世家,精通詩書,性情溫和大方。她的父親崇綺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蒙古族狀元。當時就有人說,狀元公崇綺之女要是嫁給皇帝當皇后,肯定是一樁佳話。

狀元公之女的確是當了皇后,可惜是一出深宮悲劇。

富察氏容貌秀麗,性格活潑大方,有些小聰明,慈禧覺得她很像年輕的自己,因此就希望冊立富察氏爲後。

慈安和慈禧的關係其實很微妙。一方面兩個人一起發動辛酉政變,撫養同治,一起處理朝政,彈壓不安分的臣下,是一個戰壕裏的隊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方面兩個人又互相較勁,慈禧要拉下慈安正室的底氣,慈安要時不時打壓一下囂張的慈禧,姐姐妹妹的親熱勁後面,各有各自的小算計。

在冊立皇后這件事情上,就是兩個人較勁的時候。

除了較勁,還涉及到母親爭奪孩子情感的痛點問題。

慈禧和慈安,前者是同治帝的嫡母,後者是同治帝的生母。一般來說,同治帝在感情上肯定傾向於生母慈禧。不過現實更加相反。

同治帝同嫡母慈安更加親近。慈安沒有濃厚的權欲,日常都是她在照顧同治帝。慈安是打心眼裏疼愛同治帝,兩個人相處更有母子的感覺。

慈禧身上的權欲,同治帝有些反感。或許是望子成龍,慈禧對同治帝非常嚴格,一見面就是打壓式教育,使得同治帝對她採用敬而遠之的態度。

在最後時刻,慈安和慈禧兩個人頗有默契,決定把決策權交給同治帝。

同治帝覺得嫡母慈安太后選中的阿魯特氏溫柔敦厚,沒有慈禧身上的壓迫感。於是他毫無猶豫地選擇阿魯特氏。

慈禧表面上愉快地接受了,但內心很酸澀,不敢相信自己的親生兒子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倒戈別人。

慈禧年輕守寡,有一種濃烈的寡母心態,瞧瞧阿魯特氏和珍妃的下場就知道了。

慈禧還得開開心心地宣佈,阿魯特氏是兩宮都喜愛的皇后。她不能讓別人看出,在這個節骨眼上,她是失落的一方。

但阿魯特氏艱難的後宮之路開始了。

阿魯特氏入宮後,所作所爲的確出衆。她得到丈夫敬愛,慈安歡心,宮人臣服,唯一搞不定慈禧太后和富察氏。

慈禧一開始對阿魯特氏不滿,估計也沒有到要置之死地的地步。慈禧是戲迷,阿魯特氏剛當上皇后時要做好媳婦的本分,伺候好婆婆,就時不時安排慈禧聽戲的瑣事。但阿魯特氏過於較真,在她看來,慈禧喜歡聽的曲目,過於風花雪月,不符合皇太后的地位和身份。

這讓慈禧很不爽,覺得被兒媳婦看輕了。

慈安和阿魯特氏投緣,就打破了東太后和西太后之間的均衡局面。慈安太后、皇后加上同治帝,三個人連結在一起,慈禧成了落下風的一方。

《如懿傳》裏,太后是皇帝養母,不停地給皇帝后宮加人,爲的就是她和扶持起來的寵妃之間互爲聯盟,免得自己在後宮中只能靠邊站。

慈禧其實也採用了這一招。阿魯特氏當皇后,她就冊封富察氏爲慧妃,處處優待富察氏,明確要求同治帝多去富察氏宮裏。

慈禧一面勸說同治帝不可流連於後宮,一面又要他多去富察氏宮裏。同治帝內心反感,乾脆不去後宮了。

慈安可以制衡慈禧太后,不過她本人一向雲淡風輕。慈禧干預阿魯特氏和同治帝的夫妻生活,表面上合情合理,她也不好過分站隊。

阿魯特氏就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小心翼翼地當了兩年皇后。

慈安和慈禧再次走向前臺,冊立光緒爲新帝。按照封建禮法,一般情況要爲同治帝過繼一個兒子,阿魯特氏則從皇后升級爲太后。

但在慈禧的運作下,最終選擇冊立與同治帝同輩的光緒,阿魯特氏成爲新皇帝的寡嫂,封號嘉順皇后。

這個封號是慈禧選定的。嘉順,順從爲上,阿魯特氏對慈禧的用意,心知肚明。

令阿魯特氏處境更加惡劣的是,慈安太后這時又站在慈禧太后一方。很顯然,穩定局勢,維持垂簾聽政的局面,有利於兩宮太后的權柄和地位。這一次,慈禧和慈安這對老搭檔比起扶持同治帝,駕輕就熟。

失去依仗看不到未來的阿魯特氏皇后很快病倒,在同治帝過世兩個多月後,阿魯特氏也離開了人世。

她當了兩年多的皇后,表面上看起來光耀門楣,但在深宮之中過得如履薄冰,離世時年僅二十二歲。

其實,從她被慈安選中的那一刻,就捲入兩宮太后微妙的關係博弈,深宮悲劇就開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