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黍,相信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沒喫過,也沒有見過,但是對於上了歲數的老人們來說,黍卻是當年餐桌上的主角。黍是五穀“黍、稷、麥、菽、稻”中的其中之一,是我國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那麼爲何黍卻沒有像小麥、水稻等作物一樣,成爲現代人的主糧呢?

黍又叫做大黃米,聽爺爺說,以前人們都會種植一些黍,因爲黍有很強的抗旱能力,雖然黍的產量要比小麥低很多,但是碰到乾旱的年份,小麥就很有可能顆粒無收,而且即便是天氣再幹旱,也會有一些收成,所以適當種植一些黍,可以保證當年不會餓肚子。黍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用來熬粥,也可以製作成點心,黍還能釀酒。那麼爲何黍的優點這麼多,現在卻沒有人種植呢?

原因一、產量低。現在在我國的陝北等地,依然有種植黍的農民,因爲這裏天氣比較乾旱,種植其它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種植黍卻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黍雖然適應環境能力特別的強,也特別的耐乾旱,但是將黍種植在肥水充足的地方下,黍有的產量也少的可憐,據統計,黍在歷史上每畝地產量僅爲200斤左右,即便是現在改良後的黍,每畝地產量爲300-400斤,還不及小麥的一半,所以農民在利益的誘惑下,當然會選擇種植產量高的小麥或水稻。

原因二、對手更爲厲害。小麥和玉米都屬於外來物種,小麥是從春秋時期傳入到我國,玉米則是在明清時期傳入到我國,在這之前,黍一直主糧。但是在小麥和玉米等作物進入到我國後,黍的缺點越來越暴露無疑,而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在我國的北方,一般是深秋種植小麥,第二年夏天收穫,然後播種玉米,到深秋前收穫。而在我國的南方,因爲水分充足,更適合水稻生長,所以在這些“外來”物種的影響下,黍越來越不受人們代價,慢慢的退出主食舞臺。

綜上所述,黍之所以沒有像小麥、水稻一樣成爲現代人的主食,主要還是因爲黍的缺點太多,被小麥、玉米等作物秒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