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7月6日訊 終於等來了,新版藥典正式頒佈。

7月2日,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發佈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公告(2020年 第78號)》。

根據公告,2020版藥典將自今年12月30日起實施。隨着新藥典的實施,醫藥行業尤其是中藥產業,將迎來一輪重大變革。

1.中藥飲片,越來越難

2020版藥典新增品種319種,修訂3177種,不再收載10種,品種調整合並4種,共收載品種5911種。其中,一部中藥收載2711種,其中新增117種、修訂452種。

其中,藥典對於中藥的農殘要求是行業高度關注的。根據2020版藥典,對中藥要求33種禁用農藥不得檢出,寫入0212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

藥材及飲片(植物類)禁用農藥不得檢出(不得過定量限),詳見下表:

(來源:2020版藥典紙質版)

雖說控制中藥農殘很重要,但不是想制止就能馬上制止住的,就目前行業的現狀來說,這是可望不可及的。

1、源頭是主要問題

中藥材在產地源頭,屬於農副產品,只有到了專業市場或生產企業纔是中藥材。

多年來,在藥農種植中藥材的時候,已經習慣性了用農藥。例如白朮,很多藥農在種植的時候就會用農藥蘸根,以防種進土裏被蟲喫。也就是說,在種植之前中藥材就已經有農殘了,何況在後面種植的過程中還要打農藥。中藥農殘問題,從最開始的階段就已經發生。

對於藥農而言,種植的中藥材是一種農副產品,並不是我們行業中所認爲用於治病救人的中藥。藥農們需要的是經濟效益,因此,在種植中藥過程中大劑量噴施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會給中藥材造成農殘或重金屬超標現象。

此外,因爲農殘和硫磺不一樣,農殘是肉眼不可見的,必須經過專業的儀器檢測。但硫磺是能看出來的,大家可以有針對性的避開,這樣藥農在市場上賣不掉產品,他也就不敢再用硫磺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藥典對中藥農殘的約束要立馬體現出來,是比較困難的。

農副產品不在藥監部門管轄之下,但是農殘卻是來自中藥還是農副產品的階段。隨着新版藥典的實施,藥監部門會按要求檢查中藥材、中藥飲片的農殘問題,中藥企業將夾在種植端和監管部門之間,承受着不可預料的農殘檢測壓力。

不從源頭上的解決問題,控制農殘難度非常大。

2、中藥材的用途不止是藥用

可能有人會說,要解決農殘問題就必須讓飲片企業去擔負起責任,企業別買有農殘的,讓藥農賣不掉不就行了,他們自然就不敢超標用農藥了。

這裏面其實有兩個問題。首先是前面提到的,農殘問題是不能靠感官辨別出來,必須用專業的儀器設備。飲片企業在採購中藥材的時候,很難做到馬上檢查。其次,是中藥材的用途不只是藥用。

衆所周知,中藥材的用途非常廣泛,除了做中藥飲片、中成藥,還可以用做保健品。在藥食兩用下,一些中藥還廣泛用於日常養生保健。還有化學提取,色素提取,例如梔子可以用於有色素提取,甘草可以作爲甜味劑原料。

此外,根據農業農村部要求,2020年7月1日起飼料全面禁抗。未來,作爲可以用於替代抗生素的綠色環保原料,中藥材在獸藥方面使用的需求是非常大。

在廣泛的用途之下,藥農根本不用在意藥典對於中藥材、中藥飲片的農殘要求,因爲除了藥用,他們還有其他更大的市場可以選擇。

沒有源頭合格的原料,哪來企業合格的產品?未來,農殘將成爲中藥飲片企業的一大難點。

2.中藥飲片,不合格重災區

近年來,中藥飲片成爲了國家以及各省不合格藥品名單中的常客,有些甚至整份名單都是中藥飲片。這些被查不合格的中藥飲片中,不乏來源一些知名大企業的品種。

據統計,在2019年全國各省的中藥飲片/藥材質量抽檢中,5865批次的中藥飲片/藥材,有1858批次不合格,佔比高達31.68%。

此外,從國家到地方的監管、檢查力度和頻率不斷加大,對中藥飲片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近年來全國被收回GMP 的企業中,中藥企業的比例在慢慢降低。

2018年收回96張,佔比43%;

2017年收回77張,佔比49%;

2016年收回90張,佔比53%;

2015年收回82張,佔比57%。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新版藥典的實施,中藥飲片未來幾年將仍是檢查的重災區。

我們也能看到,近年來很多地方通報的不合格的藥品名單,都是中藥飲片居多。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中藥飲片而言,有一些需要檢測的項目,做成中成藥之後就不需要檢測了。這難道說中成藥用的原料比中藥飲片要質量要好嗎?顯然也不是。

由於面臨檢測這道難關,如今增加了農殘的要求,中藥飲片未來幾年將可能是不合格藥品的重災區,,飲片企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關於農殘的控制,如果能換一個思路,從源頭去管農藥,會比起在終端圍追堵截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從整體上提高中藥的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