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成年之前,我们也都是孩子,还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中飘着的云朵,我们透过云层就能看见“另一个世界的景象”: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长者翅膀的鱼,也有瞪着大眼睛的怪兽。

一切如梦如幻的景象,都来自于我们孩童时代丰富的想象力。如今,再抬头看天空中的云彩,你还能想到什么?

曾有美国某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示:孩子1岁时,想象力高达96%,可是当孩子10岁的时候,想象力就只剩下4%了。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前段时间,朋友刘芸跟我说,她的孩子欣欣现在看到香蕉,总是会拿起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喂喂喂”的打电话,还有模有样的说些其他的话,好像她手里拿的香蕉真是一部可以打电话的手机一样。这时候,孩子奶奶把欣欣抱过来,纠正她说:“你这是香蕉,是用来吃的水果,不是电话。你看,奶奶这个才是可以通话的手机。”

奶奶一边说着,一边从衣服荷包里取出手机来,还给欣欣展示怎么拨号。

欣欣虽然认真的看着奶奶做示范,但是,一开始拿着香蕉打电话的那股兴奋劲和快乐的情绪,一下子就消散了。

孩子的很多行为和语言,家长觉得不正确,就会习惯性的去纠正孩子。有的家长和亲戚朋友甚至以孩子的特殊语言来取乐。不论是对孩子言语和行为的强行纠正,或者亲戚朋友取乐的笑声,都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弱小”,于是内心开始否定自己,他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想象力,避免自己再次发生这样惹人“嘲笑”的情况。孩子的想象力也慢慢的被驯化成我们想要看到的样子:香蕉是水果,手机是奶奶拿出来那个可以拨打号码的长方形的东西。

就如同《小王子》中的故事一样,孩子画了一幅令人恐惧的画:一条蟒蛇正在消化一头大象。

但是当孩子把这幅画拿给大人看的时候,他们却回答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害怕的呢?”

作为成年人,你永远不懂孩子内心的那个奇幻的世界。

但是,如果家长们如果可以做到这几点,就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想象力。1、允许孩子玩假装游戏,不要过早的否定

孩子喜欢玩假装的游戏,把香蕉当做电话,把地毯当做魔毯等,一是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会大量运用想象力来创造游戏中的符号。

我们在孩子玩假装游戏的时候,不要急于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也不要过早的去否定孩子。让他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畅快的发挥想象吧!2、鼓励孩子表达

很多孩子2岁开始,就喜欢涂涂画画了,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根本看不懂孩子在画什么。有的家长还会刻意去训练孩子,教他们画苹果、画小鸟、画书本等等。

有时候,正是这样刻意的训练,让孩子丧失了创作的能力。

当孩子在画纸上“作画”时,我们可以选择静静的陪伴和欣赏。当孩子完成作品之后,再引导和鼓励孩子,描述一下自己的作品画的是什么?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作者利特菲尔德.库克在书中提到,他的女儿3岁时,在纸上画了两条线,上面一条是浓黑色的横线,下面一条是亮红色的横线。女儿告诉她:“看,妈妈,我给你画了张像。这是你的头,上面是头发,这是你最喜欢的红衬衫。”

孩子的画作虽然我们大人看起来很难理解,但是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会创造出他们心中的象征符号。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纠正和指责,只需要鼓励孩子将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好。3、给他们更多创造的空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绘本故事书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会在一个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留下一页白纸,家长们千万别以为这是出版社的错误。这正是作者和出版社的良苦用心之处:故事已经开始了,过程也有了,那结局会是什么呢?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只要是孩子们自己的想象,任何结局都是可以的。

并不是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想象即创造,有想象力的孩子,以后的创新能力会更强。我们一定要悉心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一座无穷的宝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