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晚,70后、80后的记忆里,必定有陈佩斯与朱时茂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我这一代人的心目中,他们二位“喜剧之王”的地位,无可撼动。

至于赵本山、范伟和宋丹丹等人,只能往后排了。

然而,陈佩斯和朱时茂离开荧屏已有20多年。再见时,当年小伙儿已近古稀,须白容皱,不复当年。

回顾当年陈佩斯与朱时茂辉煌过的历程,依然还是会让人津津乐道。

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是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早在1980年,陈氏父子就曾联手拍摄了电影《瞧这一家子》,这部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了新时代中国喜剧电影之先河。

在之后,陈佩斯接连出演了喜剧电影《夕照街》《父与子》《少爷的磨难》《二子开店》,陈佩斯火了,其在《夕照街》中饰演的“二子”一角,虽为配角,却风头十足,观众由是记住了这个“光头小眼一脸贼笑”的经典面孔。

对此,有些不了解内情的后来人,只知道2000年以后陈佩斯的电影公司倒闭,就认为陈佩斯是因为跨界拍电影才自毁前程的。完全不对,其实陈佩斯的电影生涯是远远早于小品事业的。

谁的命里都有一个“另一半”,朱时茂就是陈佩斯命里的另一半。

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剧团搞联欢,陈佩斯与朱时茂由此相识,两个人一见如故,莫名的好感油然而生。

此后,哥俩就经常在一起谈戏瞎扯侃大山,说说笑笑间,开启了40年的同好之情。

1984年,姜昆找到陈佩斯和朱时茂,推荐他俩上春晚。当时这哥俩还不太乐意,最后还是姜昆一再坚持,三顾茅庐,这才答应去的。

陈佩斯跟搭档朱时茂花了半年时间,琢磨了一个小品《吃面条》。

《吃面条》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是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小品,却差点因为一个在今天看来无比荒诞的理由而夭折。

春晚导演组有人认为这个小品不太严肃,于是安排了一场临时的慰问演出,通过试验的形式来综合审评。

当时,导演黄一鹤找来了春晚节目主审领导,领导在台下笑得前仰后合,然而,最后审评时却毫不留情的把《吃面条》给毙了。

领导认为这个节目纯粹是插科打诨,毫无教育意义,这要是上了春晚,很可能会犯严重的错误,“太不严肃了,这要是出了问题,我可担待不起”。

那个年代与现在不同,文艺政策还比较保守,节目好不好不打紧,关键要符合大方向,要有教育意义才行。

但是导演组成员兼主持人姜昆却不这么认为,姜昆坚持保留这个节目。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老先生挺身反驳:

“这个小品很不错,他们花了半年时间打磨,播出以后,一定会很受欢迎的,不能放弃。”

为此,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事儿一直拖到春晚当天也没最终定下来。晚上八点半就要直播了,临近八点时,黄一鹤才将陈佩斯喊到二楼,对他讲:

“这个节目《吃面条》,好东西,你们俩弄到今天不容易,我决定,上!”

小品《吃面条》如期登台,一炮而红,大为轰动。陈佩斯朱时茂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最知名喜剧演员。

在《吃面条》之前,小品这种表演形式,仅仅是艺术学校招录考生时的一种临场面试方式,而从陈佩斯朱时茂开始,则正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舞台喜剧表演形式,影响深远。

从那以后,小品成了历年春晚最重要的语言类节目,直到今天。

在这件事情,姜昆与黄一鹤导演功不可没。尤其是总导演黄一鹤老先生,他敢于跟领导拍桌子,敢摔当时广电部部长秘书的电话,还差点因此被开除。

正是有他们的坚持,“光顾着可乐,却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吃面条》才得以面世。

在《吃面条》成功之后,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1985年《拍电影》;

1986年《羊肉串》;

1988年《狗娃与黑妞》;

1989年《胡椒面》;

1990年《主角与配角》;

1991年《警察与小偷》;

1992年《姐夫与小舅子》;

1994年《大变活人》;

1995年《赶场》;

1997年《宇宙体操选拔赛》;

1998年《王爷与邮差》……

在那些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陈佩斯与朱时茂承包了晚会一半的笑点,每年春晚,全国人民最盼望的就是能看陈佩斯的新小品。一如后来我们年年期盼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与冯巩大爷的相声一般。

但就在陈佩斯与朱时茂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却因为小品版权问题与央视下属公司打官司,最后离开了央视的节目舞台。

对于当年陈佩斯演出时“”中途罢演”“怒斥电视台”等一系列激烈的行为,有网友评价:

争得一口气,输了八百里锦绣河山!纵然行端坐正,却断了自己的财路。

其后陈佩斯彻底告别荧屏,上山种树,后又办话剧团,期间也曾困难重重,但陈佩斯都挺了过来。

如今的陈佩斯,已成业内翘楚,剧团事业蒸蒸日上,以66岁高龄,仍扎根在自己喜爱的喜剧领域,自办学堂,传承着喜剧理念,为这个时代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喜剧手艺人”。

纵观陈佩斯的一生,光明磊落,不事圆滑,不愿违背原则,不愿屈求意志,淡泊名利洪流,只因他在内心深处,挚爱这个舞台,见不得一丝尘埃。

陈佩斯为人,担得起“楷模”二字。

我是@今夜有风 十年职场人,心灵写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