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诉“老干妈”的大事件一波三折。7月1日中午爆出了惊天大翻转。

因为实在是太匪夷所思,所以我还在想等等看腾讯的更多回应,是否还能再次翻转。

但是,18:11的时候,#腾讯回应被骗一事#,腾讯知乎官方号发布了一则“亲自答”。

在这则名为《我就是那个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的鬼畜版短视频

02:31

下面,腾讯官方知乎号写道:

其实,但是,一言难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供类似线索,通过评论或私信留言。

基本上算是承认了被骗的事实。该回答已经获得超过1万赞。

在全民吃瓜、举国欢腾的时刻,作为草根,哦,不是草根,明明是更有价值的韭菜,好吧,韭菜。作为韭菜,笑过之后,我们应该想想,这件事能告诉我们什么。

01风险不处不在

现在骗子太多,防不胜防。在视频中,腾讯郑重提示大家:

你们看,天底下哪有一直走运的鹅?

这位优秀的韭菜,不会因为防不胜防,你就干脆不防了吧?

02最基本的防——查公章

这位优秀的韭菜,不会因为防不胜防,你就干脆不防了吧?

对,最基本最基本的防骗手段就是查公章(签名)嘛!很多人签合同的时候其实都没仔细看过对方的公章和签名!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

因为,有太多的案子,公章(签名)和合同里的公司名称(姓名)都对不上号!这样的合同都敢签,你敢说你审查过对方的公章?

(2)看了又能怎样?

大家肯定会想:

公章的真假,我又不是公安局,我怎么鉴定得出来?

其实大家说得挺对的,光看公章肯定是不够的!

此处应该是视频具体场景的限制,台词不好充分表现,所以只提了公章。真正签约的过程中,我们审查对方资质的时候,要查的东西多了去了:

营业执照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啊、授权委托书啊等等一系列。

(3)公章都能造,其他文件就不能造了?

一方面,假的真不了。造的假越多,穿帮的机会越多。另一方面,不能光审查书面文件,还要有其他综合审查手段。

例如,到对方的注册经营地址拜访一下,诈骗犯不可能连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网上的注册地址都改了吧?

所以,要认真查必须查的文件;同时要有一定耐心,不要急吼吼地做决定。

03更多的防——合同条款的设计

除了这些证照审查之外,合同中也要有风险防范设计:

(1)足够比例的预付款项

一分钱不收,就干活?经营中的成熟企业都是“概不赊欠”的吧?

难不成您就是直奔把对方搞破产,低价获得资产的目的去的?

(2)明确的工作阶段和付款时间节点

分期分批及时回款。

(3)有效的止损机制

发现势头不对,就可以依据条款解除合同,避免损失进一步无限扩大。

(4)甩锅兜底条款

不说了,你懂的。

04腾讯为什么那么快就认栽了?

一千六百万,绝对值听起来相当高,非常吸引眼球的一个数字。

有人在思考,老干妈方面白享受了一把广告,明知双方没合作却不主动出来叫停,不勇于说出真相,太不厚道!腾讯会不会因此主张不当得利,让老干妈适当补偿呢?

从腾讯在贵阳警方发布通报的当天晚间就发布前面的短视频这一举措来看,我觉得腾讯已经认栽了、收队了,不会再有进一步举动了。我个人分析,原因有二:

(1)避免已经受损的公众形象进一步恶化

腾讯与“老干妈”争端一事见诸媒体后,特别是当著名的财产保全裁定书曝光之后,

网民其实更多是支持“老干妈”一边的,尽管,当时还没有腾讯“被骗”的实锤。现在,有了“被骗”的实锤,再接着纠缠,不仅于索赔案件无补,而且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公众形象。

(2)腾讯真的有好大的损失吗?

一方面,腾讯并不是实打实消耗了一千六百万。这一千六百万只是合同价格,至于真正付出的实际成本嘛……你们都懂得!

另一方面,对于腾讯来说,这一千六百万应收款只是其广告年营收额的万分之2-3。相当于年薪50万的您,损失了100-150块钱……

(3)借着一千六百万的巨额损失无处讨回,极力卖惨,搞危机公关

经过一顿自嘲加群嘲,猛烈自黑之后,大家看这只企鹅,似乎又爽了许多。

05结论

(1)签约前要仔细审查对方,哪怕对方觉得没面子——丢人不要紧,只要不丢钱就行了!

(2)不审查也没问题,前提是这损失你承担得起。

(3)实在不行了,还得保留点自嘲精神,把不开心的事笑着说出来,换个好人缘,以后办事或许方便点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