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甘心情愿落草为寇。

“逼上梁山”这个词,开始只是用在豹子头林冲身上,他被高俅追杀,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

后来,我们用这个词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的人。

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也分几类,被自己逼,做了太多坏事或者错事而走投无路上梁山,比如及时雨宋江,杀阎婆惜、题反诗等,都是因他做了错事而走投无路上梁山,还有那些因杀人太多走投无路当山贼,后来投梁山大寨的江湖人等;被有心人逼上梁山,比如霹雳火秦明、玉麒麟卢俊义等,都是被宋江和吴用等陷害而走投无路上梁山;被贪官污吏逼,林冲是典型代表,等等。

“逼上梁山”这个词,可以形容林冲等被贪官污吏或者被有心人逼上梁山的好汉,但不能形容所有的梁山好汉。

梁山一百单八人中有一个群体非常特殊,他们不想落草为寇,也不想与山贼有什么联系,还想着能剿灭山贼立功,可就是这样的特殊群体,兜兜转转都上了梁山泊,当了自己最反感的山贼。

相信各位看官已经猜到了,他们是梁山泊上的朝廷降将。

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急先锋索超、丑郡马宣赞、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圣水将单廷珪、圣火将魏定国、轰天雷凌振、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等,他们都是朝廷派出征剿梁山泊的将领,最后无一例外的落草为寇。

施耐庵介绍他们落草,常用的语句是“一者是天罡(地煞)之数,自然义气相投;二者见宋江仁义”,寥寥数语体现出的是命运的安排。

败阵回朝,免不了受罚,但可也不会重,梁山泊易守难攻,打不下也正常,就算奸臣推荐的他们,奸臣因他们败阵没面子,也不会将他们刺配沙门岛,降职留用罢了,他们级别本都不高,降与不降的区别真不大。

所以,降将们落草,体现出的都是命运的安排。

现如今,很多人不把命运当回事,大家都讲科学,可在古代不同,几乎全部人信命运,施耐庵不是神,他也信命,他想不到几百年后的人们不怎么信命运,因此通过一百单八人里的降将派告诉读者命运的玄妙。

只是,他所说的命运安排,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有区别。

本文要说的这位降将,面对命运的安排挣扎过、努力过,拒绝过,可最后终究逃过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梁山泊五虎将之一的双鞭呼延灼。

一、命运的转折

呼延灼本是汝宁郡都统制,都统制系临时派遣将领,不是官名,作战时从各将官中选择一人授给都统制名义以统诸将,权任在安抚使之上,作战结束后返回原职。

虽是临时派遣,但也不简单,一个郡的将领统帅,有真本事。

假如没有高俅因兄弟高廉被杀后公报私仇的剿捕行动,呼延灼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通过高俅举荐呼延灼可以看出,呼延灼与关胜对于祖上以及官场的态度截然相反,呼延灼不太重视祖上荣光,一直谦逊的奋斗,关胜太过重视祖上荣光,一直在高傲的等待,二人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结局也大不相同。

呼延灼的奋斗换来的是汝宁郡都统制,关胜的等待换来的仅仅是蒲东巡检这一下僚。

皇帝不断的给关羽加封,对关羽的重视自然是超过了呼延赞,可皇帝日理万机,就算不重视政务,其他事情也把日程排的满满的,哪有闲工夫想这两位名将的后人如何啊。

所以,想出头还是要奋斗。

呼延灼也在等待,但他的等待与关胜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等待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身边多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关胜等待的是不劳而获的爵位和官职,身边也只是些溜须拍马的人物,比如无所事事的井木犴郝思文等。

呼延灼领旨剿捕梁山泊后,向高俅举荐的是陈州团练使百胜将韩滔和颍州团练使天目将彭玘,这可不是随便找俩人凑数,而是长久以来的观察,知道二人的能力和报国的决心。假如高俅不认可这俩人,呼延灼还能举荐其他将领。

关胜则不同,他去剿捕梁山泊的时候,带的是溜须拍马的郝思文和向蔡京举荐他的丑郡马宣赞。假如蔡京不同意这俩人,那关胜恐怕是光杆司令一个了,又或是蔡京给他安排俩酒囊饭袋。

十几二十年的努力拼搏,终于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他的人生转折点出现了,赢则出将入相,输则降职遭贬。

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连降职遭贬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落草为寇了。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开的还很大,直接让呼延灼落草为寇了,呼延灼想过的可能有很多,恐怕落草为寇没想过。

二、拼命的挣扎

呼延灼是攻打梁山泊的所有将领中最卖力的一个,也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更是唯一向朝廷报捷的一个,他的三千连环马军让梁山军吃尽了苦头,若不是金钱豹子汤隆想起了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能破,呼延灼攻下梁山泊指日可待。

折翼梁山泊,其他将领也就认命了,投降宋江哥哥,一起喝大酒,可呼延灼没有,他不甘心,因此跑去青州找慕容知府借兵。

借兵一事很顺利,慕容知府本就与宋江等人有仇,当年在清风寨,慕容知府被宋江好一通打,霹雳火秦明和镇三山黄信还落草为寇。

以慕容知府的能力,不可能报仇,此次呼延灼前来,知府如虎添翼。

借到兵,呼延灼信心又有了,慕容知府也信心满满,这次终于能报仇了。

结果,还是败了,这次败给了梁山泊与桃花山山寨、白虎山山寨、二龙山山寨的联军。

可怜那慕容知府,仇没报成,还被秦明给一棍子打死了。

呼延灼的挣扎,也是其他降将没有过的。

被擒之后,呼延灼依旧在挣扎,那时候是内心,在宋江好言相劝之下,他沉思了半晌才下定决心投降,且在跪地认主的时候说了一句“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感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随鞭镫。事既如此,决无还理。”

话里话外透着扎心般的无奈和不甘。

通过挣扎看忠心,家族以“忠义”著称的关胜和被擒后大义凛然喊“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的秦明,都不如呼延灼。

三、败于谁之手?

呼延灼败在谁手里呢?不是宋江和吴用,不是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而是他自己,对敌人不够了解。

领旨临行前,呼延灼曾跟高俅说:

“禀明恩相:小人觑探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敌小觑。乞保二将为先锋,同提军马到彼,必获大功。”

这番话,可以看出呼延灼有略微的轻敌之心。

呼延灼武艺高强不假,但他只是带两个将领前去与数十位好汉对阵,有些天方夜谭了。

并且,呼延灼觑探那么久,也只是看到了梁山泊好汉的武艺,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梁山泊强,强在诸位头领武艺高强和梁山泊地势以及寨栅等防御设施坚固。

仅仅是武艺高强,用得着他呼延灼前去吗?不需要,挑选一些武艺高强的将领就好了,派他呼延灼前去的目的是看重他的战场指挥能力和破阵杀敌的能力。

对自己能力的自负以及没能做到“知己知彼”,呼延灼最终败阵。

假如他能像对外敌那样去对梁山贼人,那他就会带更多的将领且带上轰天雷凌振。

轰天雷凌振,擅长使用火炮,梁山泊与呼延灼对阵的关键人物。

一开始有他,那呼延灼就不会因梁山泊的地势以及寨栅等防御设施坚固等客观因素而加速败阵了。

两军对阵有三千连环马军,后方有火炮攻击梁山泊老巢,即便呼延灼因徐宁的钩镰枪破了他的连环马而攻不下梁山泊,梁山也会元气大伤,朝廷再派将领支援,梁山泊必灭。

呼延灼败给了自己,这是能力问题,也是命运安排。

四、忠实追随者

呼延灼是一个忠心的人,之前忠于朝廷,投降之后忠于宋江,所以每战必用全力,每到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

招降大刀关胜,呼延灼起到了关键作用,否则关胜投降没那么容易。

吴用打大名府,点拨八路军马,呼延灼为第一队马军主将,率韩滔、彭玘为前部,镇三山黄信在后策应,此战虽无出彩表现,但也是集体立功。

打东昌府,呼延灼用鞭挡没羽箭张清的石子,结果被打中手腕,使不动双鞭,只好回阵。

黑旋风李逵元夜闹东京,呼延灼与关胜、林冲、秦明、董平在城外接应宋江,并与高俅对峙。

李逵误会杀宋江,燕青与李逵从东京城回梁山泊的路上经过荆门镇,在被假宋江抢了女儿的刘太公庄上过夜,李逵误以为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回到梁山先砍“替天行道”大旗,再砍宋江,幸好呼延灼等人拦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童贯攻打梁山泊,呼延灼担任黑旗队头领,对阵睢州都监段鹏举,因之后的两军混战,没能杀死段鹏举。

高俅攻打梁山泊,呼延灼先杀荆忠,再战韩存保,与韩存保打出了《水浒传》里的最精彩对决,二人斗得兵器、军马全失后互相近身厮打,难分难解,在“没羽箭”张清的支援下,呼延灼擒下了韩存保。此次对阵,呼延灼用枪没用双鞭,如有趁手的双鞭,击败韩存保不难。

破辽国,呼延灼在玉田县大战耶律宗霖;攻下霸州后,呼延灼吓退引兵回打霸州的贺云;打幽州,生擒阵法被神机军师朱武识破,败在入云龙公孙胜法术之下的辽帅兀颜光之子兀颜延寿;与兀颜光决战时,呼延灼冲破火星阵;其他都是混战,也都有立功表现。

征方腊,攻宣州时,呼延灼对战李韶,十合后,因韩明被董平两枪刺死,李韶见势不妙,遁逃;打歙州时,呼延灼打死侍郎高玉;阮小七穿方腊龙袍激怒了童贯所带的大将王禀、赵谭,双方要火并,阮小七夺了小校枪,要戳王禀,幸好呼延灼拦住,否则铸成大错。

破辽国和征方腊,呼延灼战绩并不辉煌,但关键时刻都有他的身影,这说明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不想去跟其他好汉抢功,这份淡泊名利的心,令人敬佩。

呼延灼不同于戴宗、李逵等宋江的“狗腿子”,他是宋江的嫡系,但他不参与见不得人的事,只忠心追随宋江,正如当初跪地投降时所说的“愿随鞭镫”,只要作战,宋江指哪,他打哪,绝不畏缩不前。

五、排名的不公

呼延灼与林冲、关胜、秦明、董平为梁山五虎将,但他只排第三,大聚义排名第八。

论武艺,他们五位旗鼓相当,差距也就在一两合之间,至于呼延灼和林冲分别对阵一丈青扈三娘那一次,不能作为评定二人武艺高低的标准,一丈青扈三娘是女子,谁还没点怜香惜玉呢,并且林冲对阵是因扈三娘追杀宋江,必须击败。

论家世,呼延灼比不了关胜,比其他三位都高;

论上山前的职务,呼延灼最高;

论上山后的功劳,呼延灼虽然上山晚,但功劳不小,招降关胜的功劳能顶林冲参加几次战斗的功劳了。

关胜和林冲的排名高,高在关胜有“忠义”家族傍身,林冲是梁山泊元老。

除去这两点,呼延灼大聚义排名第五、五虎将排第一也不为过。

六:结局的尴尬

征方腊胜利还朝后,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这个官职不算高,但属禁军,《宋史·兵志》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与其他授封好汉相比,呼延灼最有前途,他是天子近臣,每日随驾操备,需要的时候到边关带兵打仗,出将入相只是时间问题。

当初攻打梁山泊,若是胜利,呼延灼极有可能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后来,呼延灼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

作为主将阵亡,也是有些尴尬了。

呼延灼的阵亡并不奇怪,他虽勇猛,武艺也高,但通过他攻打梁山泊时没做到“知己知彼”来看,阵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假如智多星吴用没死,给呼延灼当军师的话,那呼延灼最后的成就可不是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的朱仝能比的。

七:结语

人的性格,可以决定命运,呼延灼便是这样。

打梁山泊,败在自己略微的轻敌以及没做到“知己知彼”上;作为主将,出军杀至淮西阵亡,也是败给他自己,太过自负,且谋略不足。

一个人若在吃亏后改不了自己致命的缺点,那这个人的结局不会好。

呼延灼拒绝过、努力过、挣扎过,可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而这所谓的安排,其实是他有勇无谋所致。

吃一堑长一智,呼延灼没长那一智,都是性格惹的祸。

施耐庵讲命运,不是封建迷信那种,而是从人的性格等方面去讲,更多的是人性。

武艺不高,不懂谋略等,这些都好改变,肯下功夫便好,可改变自己的性格,别人帮不了,只能自己去悟,去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