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辦ofo的2014年,戴威剛結束在青海的支教回北大讀碩士,正好趕上國內的創業風潮。一句“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讓中國一夜之間冒出無數創業公司。投資人手裏全是錢等着撒,於是到處劃拉年輕人的夢想,抬手間的功夫,就能投好幾個。

據說戴威打起共享單車的主意,是因爲自己連續丟了5輛自行車。同樣是心痛,創業者和一般人的區別在這裏就顯出來。很多人自行車丟多了,會想辦法買輛更便宜的二手車或者乾脆“借用”下別人的,但是戴威就能發現這是創業機會,想到要是能隨時隨地有可用的單車就好了,其實國外在早幾年已有相似模式,只不過要停回單車樁。但是,對戴威來說,他想做得更徹底:只要掃碼就能獲得密碼解鎖,而且隨處可停放。

不過,創業總是要有啓動資金的,這對戴威來講,也並非難事。當時,戴威在北大有一個由北大本校學生組成的騎行旅行組織。2014年11月,戴威依靠這個組織,拿到了來自北大師兄肖常興的第一筆天使投資100萬(天眼查的數據是實際投了150萬元),正式邁入了創業圈。同年,23歲的戴威在青海,完成了ofo域名的註冊。

拿到融資的戴威接連搞了幾個團,在幾個旅遊城市如臺灣、海南、深圳等地做推廣,非常大方,別人每註冊一個用戶送瓶礦泉水,他送價格2-3倍的脈動。這樣每天補貼三四萬,基礎用戶雖然積累了一些,但用戶喝完脈動,扔掉瓶子就跑了,100萬也很快見底。直到2015年4月,ofo的賬面上只剩下了400元,當時,他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陷入窘境的戴威幾乎找遍了市場上所有的基金,但是沒有一家願意給ofo投錢,正是這一次打擊,讓戴威等人開始琢磨出了“共享單車”的雛形。而戴維再次把注意打到了師兄肖常興身上,“空手套白狼”,再次借了100萬,對方看在導師的份上,又幫了他一把。這個款項可以說是ofo發展的關鍵。

情懷和夢想總是最能打動年輕人的心,對於北大莘莘學子也毫不例外,所以上文提過的兩篇爆文,纔會很容易迅速圈粉。文章裏呼籲2000名北大師生都貢獻出自己的單車,幾個月後,戴威就從北大校園裏收集1000多輛自行車,幾個人忙活一陣,上牌、刷漆,打標,裝鎖,到2015年9月北大開學,上千輛黃色自行車整齊排列在宿舍樓下、教學樓旁,9月7日早上8點,共享單車ofo正式上線。

但是到了10月份,ofo小黃車再次沒錢了,戴維第三次找上了肖常興,要借250萬,沒想到肖常興竟然答應了,只能說肖常興對他們很有信心,除此之外,他又東拼西湊了250萬,就是依靠着這500萬,ofo開始複製擴張。

共享單車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到,2015年12月,ofo日訂單已達2萬單,並在2016年迅速引爆國內市場,成爲市民出行的新寵。由此,2016年也被稱爲共享單車元年。藉着這個勢頭,ofo僅僅上線21個月就完成了數十億的融資,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覆蓋全球40個城市,註冊用戶超過1500萬,成爲名副其實的單車行業大佬。

2017年7月25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成立了“ofo小黃車共享經濟研究中心”,這可以說是戴威最風光的時刻了。同年,他登上《胡潤百富榜》,以35億財富成爲第一個上榜的白手起家“90後”,並且獲得了2017網易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家獎。蘋果的庫克2017年3月第八次訪華時,還特意跑到ofo北京總部參觀。

可惜,物到最高處其境必反,2018年,可以說是ofo走下神壇的一年,這與它的創始人戴威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戴威開始創業時,帶着團隊在龍湖唐寧ONE小區辦公,場地狹小而簡陋。

到了2016年聖誕節,完成C輪總計1.3億美元融資兩個月後,意氣風發的ofo搬到了可以俯瞰大半個北大的理想國際大廈,租了整整4層樓還是“人多到裝不下”。這個坐擁金山的小孩不貪錢,但也不會管錢。有心人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漏洞”。例如,ofo負責談政府關係、商務合作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個人手裏厚厚一沓各大餐廳和娛樂場所的消費卡,每一張都是好幾萬元的金額,連逢年過節送合作伙伴的禮物都是iPhone X。

他們鉅額消費的底氣,來自ofo混亂寬鬆的財務制度。ofo的財務制度荒唐到報銷不需要經過層層審覈,貼了票馬上就要到賬,否則員工會找一把手告狀。沒有發票也可以報銷,最大的無票報銷金額高達十幾萬元。這爲ofo埋下了巨大的危機。

除此之外,小黃車與其國內最強競爭對手——摩拜單車的數輪融資競爭,也是它如今衰敗的一大原因。2016年4月,摩拜單車在上海上線,在APP上實名註冊,並繳納299元保障金,即可租用。

作爲行業的第一梯隊成員,ofo與摩拜從競賽投放單車搶佔市場,到各方資本介入(摩拜背後是騰訊與美團),從免費騎行到打口水仗……可謂針尖對麥芒,打得“不可開交”,甚至曾把戰火燃燒到國外。

真正讓ofo和摩拜名聲大躁的,還是來自於馬化騰和朱嘯虎朋友圈就ofo展開的各種對懟。雙方的爭論誰對誰錯暫且不表,但朱嘯虎和馬化騰的身份放在這裏,事情就變得非常有意思了。小馬哥不用多說,控制着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騰訊投資了摩拜。朱嘯虎,當時是金沙江創投的合夥人,投資圈新貴。2016年2月,金沙江創投和弘道資本一共給ofo投了1500萬

朱嘯虎的背書、站臺、開懟,讓沒有任何商業經驗的戴威上了快車道,幾乎每個投資機構都會看一看共享單車的項目,ofo和摩拜的份額基本靠搶,如果機構的決策者沒有及時趕到北京,那就根本分不到額度。

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就是其中之一,在滴滴進入ofo之前,騰訊不是沒有來問過戴威的價碼。由朱嘯虎牽線,戴威和騰訊投資合夥人夏堯本來聊得頗爲愉快,騰訊投資部也已經排了ofo的投委會,很大可能會在ofo B輪融資的時候進入。但在ofo要不要入城的問題上,夏堯和戴威產生了分歧,夏堯曾三次勸說ofo入城,均被戴威拒絕。

商業是無情的,戴威拒絕騰訊後,騰訊轉而參投了摩拜的C輪,此後領投了摩拜的D、E輪。本來是摩拜因爲融資困難,現金流不夠將要破產,卻因爲戴威的拒絕,活了下來,而且比ofo更快地拿到了融資。

而錯失騰訊、丟掉行業第一的失利之後,強勢且疑心深重的戴威,因爲程維在投資自己前借過自己500萬,輕易相信了程維。2016年9月滴滴參與了ofo融資,正式進入共享單車領域,在當時的戴威看來,程維無疑是命中貴人。除了給錢,程維還承諾會向ofo提供其他支持和資源,作爲交換,程維要了董事會的一票否決權——這成爲日後影響ofo命運的隱患。入股了後ofo和滴滴很快迎來了蜜月期,程維向ofo派駐了三名高管,但蜜月期很快就結束了,被三名高管架空的戴威,失去了對ofo的權力感。

2017年7月,滴滴提出以3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ofo,程維花錢請普華永道的審計團隊查看ofo的押金賬目,卻遭到了戴威的劇烈反對,審計團隊被主管安全的法務副總裁掃地出門。在滴滴看來,ofo挪用押金已是業內心知肚明的事實,把高達數十億元的押金情況搞清楚是收購ofo的必要前提,這意味着弄清楚滴滴需要替ofo承擔多少債務,但戴威認爲滴滴要抓住押金這個漏洞把他幹掉,以此爲藉口拒絕。

戴威顯然沒有理解滴滴的目的,也不想讓自己喪失權力,丟掉了最好的收購條件,以致於後來程維調整了對ofo的戰略,利用手握的一票否決權,不斷否決外來想要收購ofo的資本方,活脫脫把ofo耗跨。不過滴滴和ofo沒有撕破臉,2018年初,滴滴再次提出收購ofo,但因爲價格與預想中的相去甚遠,戴威一口拒絕,轉頭向阿里要了一筆17億元的融資。一家公司不能同時站兩個隊伍,這是基本常識,由於戴威的做法觸犯行業大忌,程維感到惱火,一怒之下自掏10億美元開始做單車。

一個月後,朱嘯虎將股份賣給了阿里,阿里將有能力在ofo的重大決策上與滴滴分庭抗禮,而兩者的陣營決定了誰都不會允許對方成爲最後的贏家。兩個月後滴滴收購了小藍單車,同月,青桔單車上線,公開和ofo打起了擂臺。

2017年9月,ofo上線微信小程序,螞蟻金服震怒,要求ofo立刻下線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寶作爲流量入口,顯然戴威並沒有同意。3個月後,阿里投資哈羅單車,正式入局共享單車。

戴威曾經有三次機會把ofo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賣給滴滴,有一次利用騰訊的力量將競爭對手摩拜徹底擊敗一統江湖的機會,有近五次和摩拜合併的機會,也有多次讓滴滴退場賣給阿里的機會,但都因爲年輕的戴威多次的錯誤選擇,將所有利益方一同拉入了泥潭,造成了戴威、滴滴、阿里三者任何一方的決策,都會帶來互相否決的尷尬局面。

反觀摩拜,在2018年4月被美團收購後,胡瑋煒直接套現15億,果斷走人。當然,這15億肯定不是真的,但摩拜的股東們最後都拿到了不少現金和部分美團股票,收益尚可,算不上虧,而ofo就完全不一樣了。

隨着滴滴團隊的撤出,ofo公司內部迅速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創始人團隊能力不足、戴威處處掌控、各崗位尸位素餐等問題逐漸發酵。幾個月後,戴威被前來取押金的長隊圍堵在互聯網金融中心的五樓,一直排隊到樓外,面臨的是高達36億的債務,還被列入了老賴纔會上的失信人名單。

截至2018年12月18日20時37分,排隊退押金用戶已突破1000萬人。以每人99元計算,ofo需退還押金9.9億元;若以每人199元計算,那麼ofo需要退還的押金總額高達19.9億元。昔日爲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應運而生的共享單車,因爲70多家同類企業的湧入導致市場嚴重飽和,數百萬輛自行車因爲被閒置太久而淪爲了城市垃圾,被丟進了“墳場”。好在

從小移民新加坡的緬甸青年企業家邁克爾頓溫,在2019年3月從ofo新加坡倉庫下單購買了5000輛ofo單車,加上後來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收購的共享單車,到今天他已經累計購買了10000輛車,每輛車的平均成本是15美元,加上運輸費、修理改裝費、配送費,這個價格要上升到35美元,約合人民幣240元一輛。邁克爾打算將這些單車捐贈給12至16歲、離家遠並且家庭貧困的特定學生們。他還爲此次活動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公益組織——Lesswalk。

單車有價,愛心無價。邁克爾希望在五年內,爲緬甸學生送出10萬輛自行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沒有後顧之憂地接受教育,Ofo小黃車能發揮出這樣的價值確實令人感動,但就能否重拾舊日輝煌而言,仍屬未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