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在前文中專題介紹過激流金屬(Thrash Metal),不過當時爲了行文方便,所以沒有對Thrash metal中不同的分支詳細介紹。而今天開始的這篇專題,就是在前文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了補充,也是爲了讓廣大讀者們對搖滾樂的發展脈絡瞭解的更清楚透徹。廢話不多,現在進入正題吧。

跨界激流(Crossover Thrash)是一種融合激流金屬(Thrash Metal)和硬核朋克(Hardcore Punk)的音樂類型。儘管”Crossover Thrash”經常會與”Thrashcore(激流核)”混爲一談,但其實Thrashcore本質上是一種速度更快的硬核朋克,而Crossover Thrash其實是一種傾向於朋克的金屬樂形式。

當英國著名金屬樂隊Motrhead在70年代末嘗試着將朋克音樂融入金屬樂後,彌合了金屬和朋克之間的鴻溝。而另一個英國的關鍵樂隊——Discharge,從1980年到1983年挑戰了大衆眼中“朋克的聲音應該是什麼樣的”觀念,這樣做徹底改變了金屬的前景。我們也不止一次提過,Void和D.C.樂隊在1982年合作發行的Split LP《Faith》是被譽爲最早的硬核朋克和金屬融合的例子之一,他們混亂的音樂方式被認爲是特別有影響力的。

我們該怎麼分辨Crossover Thrash的音樂?我發現它們有以下一些特徵:

一. 歌曲通常非常短小,超過四分鐘的歌曲很稀少,大部分集中在兩分鐘左右;

二. 速度很快,鼓很有衝擊力,Blast Beat隨處可見;

三. 有着的金屬樂的Riff,和一些類似的編排方式;

四. 主唱那種“漫不經心”而又“充滿激情”的喊叫式唱法讓人一聽就覺得很朋克。

我們在之前的篇章中曾介紹過幾支Crossover Thrash的先驅樂隊——Suicidal Tendencies,D.R.I.以及Stormtroopers of Death(S.O.D)。【詳細見:從零開始說搖滾106 | 硬核(Hardcore punk)[四]: 1983】不過他們的最初的作品(1983年)更偏向於硬核。本篇章將把時間線放在1985年之後——Crossover Thrash開始形成規模之時,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優秀的樂隊和重要作品。

首先是先驅樂隊之一Stormtroopers of Death(S.O.D)於1985年8月發行了首張專輯《Speak English or Die》。這支樂隊的主要成員節奏吉他手Scott Ian和鼓手Charlie Benante來自激流金屬Big 4之一的Anthrax(炭疽)。在Anthrax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Spreading the Disease》錄製完畢後,兩位成員叫上他們的朋友,練習一些歌曲,並且在一週內全部錄下來。順便說一下,專輯歌曲《Milk》中出現的衝擊力十足的Blast Beat是被認爲最早將這種打鼓技術運用於“Thrash”的例子之一。

Anthrax(炭疽)的另一位成員——Dan Lilker在1981年至1984年爲樂隊彈了四年貝斯後離開,組成了新樂隊Nuclear Assault。這支樂隊我們在激流金屬篇章中有提到過,他們於1986年發行的首張專輯《Game Over》還是有着明顯的朋克和Crossover Thrash特徵的。

The Accüsed是一支來自西雅圖的樂隊,成立於1981年,這個樂隊也是Crossover Thrash的先驅之一。他們影響力後來的Grindcore(碾核)和一些Crust punk樂隊,最重要的是他們對後來西雅圖的另類搖滾場景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樂隊稱他們自己的音樂爲“飛濺核(splattercore)”,名稱來源於1985年的EP《Martha Splatterhead》,而後“Martha Splatterhead”成爲樂隊的吉祥物,出現在他們的大多數專輯封面上。1986年,樂隊發行了首張錄音室專輯《The Return of Martha Splatterhead 》。

紐約硬核樂隊Agnostic Front於1986年發行了第二張錄音室專輯《Cause for Alarm》,在內容和主題上,這張專輯延續了首張專輯《Victim in Pain》。但在音樂風格上,第二位吉他手Alex Kinon的加入帶來了更金屬化的趨勢,當然樂隊此時仍然大部分是硬核的聲音,但在下一張專輯《Liberty and Justice for....》將進一步探索金屬樂的聲音。

美國舊金山灣區樂隊Attitude Adjustment成立於1985年,樂隊建立伊始就開始對於Crossover Thrash音樂的探索。1986年樂隊發行了首張專輯《American Paranoia》。

Beowülf是一支來自美國加州威尼斯海灘的Crossover Thrash樂隊。這個樂隊從未獲得主流成功,但被認爲是20世紀80年代第一批定義“威尼斯地下音樂場景”的樂隊之一,這個場景中還包括Suicidal Tendencies, Excel 和Uncle Slam等等。1986年,樂隊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Beowülf》。

來自洛杉磯的Crossover Thrash樂隊Uncle Slam最初成立於1984年,當時的樂隊名叫The Brood,樂隊的鼓手Amery Smith是前Suicidal Tendencies的成員。1986年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The Brood》。

紐約樂隊Cro-Mags在當時有着非常多的追隨者,他們也是第一批將硬核朋克和激流金屬融合在一起的樂隊。樂隊於1986年發行了首張專輯《The Age of Quarrel》,該專輯仍舊以硬核朋克爲主,更加金屬化作品會在下一張作品出顯現。不過媒體對於這張專輯的評價很高,它被《Rock Hard》雜誌被評爲“500張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搖滾和金屬專輯”中名列第274位。

Crumbscucks也是一支來自美國紐約的Crossover Thrash樂隊,成立於1982年。1986年,樂隊發行了首張專輯《Life of Dreams》,包含16首卻不到33分鐘的曲目內容,展現了樂隊駕馭不同曲風的能力。其中有金屬風格和布魯斯風格結合的吉他SOLO,而最後一首歌曲《Mr. Hyde》則在一段清晰悅耳的原聲吉他演奏中開始,之後再重新掀起強烈的失真和聽覺攻擊的狂潮,使專輯圓滿結束。儘管音樂界對這張專輯的評價褒貶不一,而我也覺得它在當時很有特色,值得好好聽一下。

成立於1984年的加州Crossover Thrash樂隊Cryptic Slaughter,成員們當時都很年輕,最大的也才17歲。或許也就因爲如此,他們的作品聽起來衝勁十足。1986年,樂隊發行的第一張專輯《Convicted》,鼓手從頭到尾都在Blast Beat,而主唱也在用稚嫩的聲音向人們宣稱:這才叫Thrash!

Gang Green是一支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樂隊,最早於1980年成立,當時他們在東海岸的硬核朋克場景形成的過程中有着重要影響力。而在樂隊1983年解散,1984年重組後,又成爲了Crossover Thrash的先驅之一。1986年,樂隊發行了首張專輯《Another Wasted Night》。

加拿大硬核朋克樂隊Dayglo Abortions我們在之前的篇章中就介紹過,是個成立於1979年的老樂隊,他們於1981年發行的首張專輯《Out of the Womb》後沉寂了五年時間。1986年,樂隊發行了第二張專輯《Feed Us a Fetus》,有着明顯的金屬化痕跡。

巴西Crossover Thrash樂隊Lobotomia於1986年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Lobotomia》,成爲了巴西的第一張“金屬朋克”唱片。

很容易看出來,這些先驅樂隊很多都是轉型而來,因此,音樂中有明顯融合痕跡。最初的專輯硬核朋克的味道很濃厚,不過在逐漸的發展中,金屬色彩倒是越來越突出了。下一期我們將繼續進行跨界之旅,金屬和朋克,從來沒有勢不兩立,而是不斷的水乳交融衍生出新的音樂魅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