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作爲父母,我們期望孩子乖一點,再乖一點!

那天去豆豆家玩兒,豆豆坐在餐椅上跟媽媽一起喫飯,期間豆豆試圖想要下來,幾次三番之後豆豆媽媽有情緒了:讓你坐着就坐着,不然小豬佩奇給你扔了!

作爲父母,我們不僅期望孩子乖一點,再乖一點,而且想盡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讓孩子變乖一點,變聽話一點。就像豆豆媽媽這樣,會用“扔掉玩具”來威脅孩子。我敢打賭:100%的媽媽都做過嚇唬、威脅孩子的事兒,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那麼像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淘氣的孩子,真的“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嗎?

不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有這三個缺點,爸媽別頭疼,也別深管,將來或許更有出息。一、想法很多

baby,飯飯要放進嘴裏!

媽咪,小手也要喫東西,不然沒力氣!

第一次聽《感知成長的神奇》這首歌的時候就被歌詞打動了,我們總是會用我們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喫飯不能弄髒衣服,不可以拿彩筆在牆上畫畫,如果孩子不聽就認爲孩子是在頂嘴。

前段時間疫情期間有個媽媽被孩子氣到要跳樓,因爲孩子不寫作業,我就在想:到底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家長要求太高?

當然這裏並不是提倡孩子可以隨意跟家長頂嘴,跟不是提倡孩子應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說作爲父母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那些想法很多、天馬行動的孩子不是更有創意嗎?

所以當你的孩子想法很多,有時候你會感覺他很氣人的時候,不要太生氣,這樣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敢於打破常規,而將來走上社會後這類孩子也更容易在人羣中脫穎而出。

二、“破壞”能力強

這次這個玩具看看能在你手裏“活”多長時間?

每次給希希買了新玩具,希希媽媽都會這樣說,的確希希是個“破壞能力”很強的孩子,可他的動手能力也很強,每次希希媽媽包餃子的時候,希希就在一旁用麪糰擀皮,擀出來的皮很圓。

喜歡破壞的孩子大多數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因爲總想看看原理是什麼,這裏的破壞並不是那種故意毀壞東西、砸東西的破壞,而是由於想要知道里面的構造而進行的拆除破壞。

如果孩子喜歡拆東西,那麼別總是罵孩子,打孩子,而是要正確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注意安全,不可以亂碰東西。

三、調皮搗蛋

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聰明,好多長輩這樣說,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有他們的優點:精力充沛、膽子大,敢說敢做,這些都是他們的優點,而這些也都是我們成年之後才發現的。

就像我們長大後辦公室總有那些默默幹活不知道發揮自己想法的人,也總有那些膽子大、腦子靈活的人,很顯然其實領導更喜歡後者。

孩子小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孩子上學我希望他不被欺負,孩子成人後我們期望孩子更優秀、更成功。

就像《阿甘正傳》裏面的臺詞:阿甘,你長大後想成爲怎樣的人?阿甘說:難道我不能成爲我自己嗎?

道理很簡單,可也最容易被忽略,我們總是要求,卻忘記聽聽孩子的心聲:他想成爲怎樣的人?

對於孩子的教育,永遠是引導,而不是要求、禁止、責罵,就像上面的這三個“小缺點”,其實長大後往往都成爲優點,就像我們所看的人物傳記,他們在童年時期可能都會貼過“壞孩子”的標籤,所以這真的不算是孩子缺點,也不用對孩子責罵,正確引導,將來你會看到一個優秀的孩子。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