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口碑一路走低,票房卻有20億!《小時代》再爛也“難以復刻”!

本以爲郭敬明還是導演界的“小學生”,沒想到再度回頭看《小時代》,已經過了7年之久。如今郭敬明一邊執導新電影,一邊參與《少年之名》早就走向了更大的舞臺。可《小時代》系列依舊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這部集萬千狗血和吐槽於一身的作品,當年卻拿下了近20億的票房,更有網友直言“這部作品是中國影史上最被低估的作品”,是認真的嗎?

首先《小時代》系列問世的時間節點,的確完美得找不出更完美的。該系列一共有4部,從2013年開始該系列陸續在電影院和觀衆見面。2013年恰逢“流量爲王”的時代崛起,85小花隔空掐頭花,歸國四子陸續回國引領“頂流”,他們用實力爲觀衆和導演證明了流量“帶票房”的重要性。

當年郭敬明的微博粉絲4000萬,楊冪6100萬,郭采潔2400多萬,柯震東3600多萬,陳學冬2200多萬,加上其他明星遠超2億多粉。就算排除殭屍粉,這個數字也不容小覷,放在當年有幾部電影能有這樣的明星陣容和影響力?

其次,《小時代》原著也擁有一大批不可估量的粉絲,當年光書就賣了遠超2000萬冊。這個數據放到如今,完全配得上“大IP”這個頭銜。有了演員和原著自帶的流量,想賣出低票房都是不可能的事兒。

另外,無論從哪一方受衆來講,《小時代》都是受益者。從觀衆角度來講,電影受衆羣體90後成爲了主流,消費拿大頭的也是這批人。陳凱歌、張藝謀這一代的導演已顯出“過氣”之風,並不是說導演們不行了,而是後來居上的青年導演湧出了一大批。觀衆想看電影的更多可能性,也願意爲其花錢。

最後就是《小時代》的運作模式,放在當年的確超前,放在如今的確是一種趨勢。當下我們所見到的影視作品,一大部分改編自小說或者某類大IP,國外漫威系列、星戰系列等等讓觀衆看到了電影從商業化到產業化完美過渡的可能性,國內近年推出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動畫封神宇宙系列無一不在證明這套運作是可行的。

在此之前按照一定模式將內容複製,以此達到大量盈利的目的,這樣的情況在《小時代》之前有出現過嗎?仔細想想,少之又少。

從時間來講,這個系列是幸運的;從運作模式來講,這個系列帶有成功的意味;但從電影的品質來講,它的確是爛片。這個系列表裏皆是做作和浮誇,充滿膚淺和幼稚的三觀難以讓人苟同。能拿到20億票房是大部分觀衆意料之外的事情,不過還是希望這種意料之外還是不要再來了。

小夥伴們對此有何看法呢,快來評論區討論留言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