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啓鑫

7月6日,網傳一段“重慶石柱縣中益鄉一座橋樑的護欄被手一捏就散落”的視頻,引發網友質疑與關注。當日下午,石柱縣交通局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前述網傳視頻內容屬實。(7月6日 澎湃新聞)

新修建的橋樑護欄,用手輕輕一捏就散落一地,有網友戲言“這是蛋糕吧”“蛋糕都沒有這麼鬆軟”。這不禁讓人心生恐懼:要是哪個路人在通過橋樑時,想倚靠在護欄上休息一會,瞬間就可能就掉進了河裏,釀成大禍。萬幸,目前該大橋尚未驗收,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但是,“橋樑護欄一捏就散”一事還有重重迷霧待揭開。

據報道,該大橋已於2019年8月完工,爲什麼完工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還沒有驗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沒有“好事者”發佈這段視頻引來關注,這個工程是不是就一直不驗收、不啓用?納稅人的血汗錢就被這樣建成了“擺設品”?人民羣衆的出行就這樣永遠遭遇“橋梗阻”?

另外,這座橋樑的施工方是一家“劣跡斑斑”的單位。天眼查顯示,涉事大橋的建設單位曾因施工偷工減料、未按規定報送納稅資料等原因,被行政處罰過多次,那麼問題來了,有關部門在進行工程招投標時,程序是否規範?這類公司在當地還有沒有其他項目?如此“大俠級”的建設公司還有多少在當地橫行?

更爲弔詭的是,石柱縣交通局在證實了網傳視頻屬實的情況下,還拋出“對於涉事大橋是否存在問題,他們會委託專業的機構進行檢測,最後以專業的檢測機構結果爲準”的託辭。即使橋身固若金湯,護欄一捏就散,這不是問題是什麼?用腳指頭都能想出來的事情,不去積極主動面對,進行徹查整改,反而扯着“專業檢測”的大旗來忽悠公衆,這又是什麼行事邏輯?

疑問重重,期盼有關部門抓緊介入,及時給出正解,撥開背後的層層迷霧,不要讓“一捏就散”的橋樑護欄成爲公衆心中的“永遠的傷疤”,成爲當地羣衆“繞不開的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