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產數字化的大趨勢

隨着 區塊鏈 的發展,有一個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了,就是資產數字化。

相信到了今天,應該不會有再有人懷疑這個趨勢,畢竟我們已經感受到了 數字貨幣 的高效和便利,也親眼見證了數字貨幣爆炸式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源源不斷的聽到類似於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美元數字貨幣的發行之類的消息。

無數的消息都印證着資產數字化的時代正在到來,區塊鏈行業不是流行這種說法嗎:

我們正在從物理社會向數字社會躍遷,我們是數字社會第1批的原住民。

我不懷疑資產數字化的趨勢,但是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把這個趨勢的底層原理弄得更清楚。

什麼是資產數字化?資產數字化爲什麼是未來的趨勢?這個趨勢的動力和根源在哪裏?

有人可能對這些問題不屑一顧,覺得既然大家都認可這是未來趨勢不就行了嗎。但是問題並沒那麼簡單,比如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支付寶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使用支付寶付款的時候已經很方便了,在國內基本上所有場合都可以使用,甚至支付寶也有跨國交易的業務。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央行數字貨幣DCEP大規模使用後,其便利性是否能超過支付寶,至少我個人傾向於認爲DCEP在支付便利性上能改進的地方並不多。如果這樣的話,那麼資產數字化與原來的資產信息化區別到底在哪裏呢?

難道區別在於發行方式上嗎?比如說現在的區塊鏈資產都是基於智能合約發行,更加方便?可是在互聯網時代,阿里巴巴這些大公司的生態就已經足夠豐富,上面承載的智能合約就已經足夠多了。

難道區別在於發行難度上嗎?在互聯網時代,其實積分就可以充當資產使用,只要賦予它可交易的權限即可。那你說在互聯網時代發行積分是很困難的事嗎?一點都不困難,非常簡單,隨便一個論壇就可以發現積分,之所以沒發是因爲法律法規的限制。

大家可以想一想,然後給出自己的答案。

二、資產數字化與資產信息化的區別

關於資產數字化與資產信息化的區別,我的答案跟大家不太一樣:

我認爲兩者沒什麼區別!

或者用更嚴謹的說法:

如果你關注的是技術層面或者使用體驗,那你大可以把他們看成沒有什麼區別。

當然了,這種說法肯定有人不信,不相信也沒關係,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

DCEP是官方認可、官方命名,而且整個行業內都認可的數字貨幣,它是“真真正正”的數字貨幣,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

但是,DCEP這種數字貨幣跟支付寶上的信息貨幣真的有本質區別嗎?除了發行單位不一樣,DCEP背後有央行和國家的信用支撐之外,他們在技術上有什麼區別嗎?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央行願意,它甚至完全可以照搬支付寶的技術來發行它的DCEP。

央行數字貨幣沒有使用區塊鏈,它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信息技術,但是它發行的貨幣也叫數字貨幣;

它的使用體驗有可能不會比支付寶好多少,但是它也是實實在在的數字貨幣。

所以如果你關注的是使用體驗或者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那麼你大可以默認爲兩者沒有區別。

這還只是貨幣的數字化,其實除了貨幣的數字化,資產的數字化與原來的資產信息化差別也並不大。

比如說現在的股票在交易所交易已經很方便了,秒級的交易,巨大的深度。相比之下現在很多數字化的TOKEN,其交易深度和流動性遠遠比不上傳統股票市場的。

再比如現在的外匯市場,直接擁有全世界的流動性,24小時交易,小數點後面也可以有5、6位,交易效率完全不亞於現在的數字貨幣,如果單從技術角度來講,無論是現在的信息化的貨幣還是信息化的資產與我們即將推出的數字貨幣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三、區別在於可交互性

說到這裏,也許有些朋友已經開始將信將疑,認爲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好像確實沒有太大區別。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的原話是:如果你關注的是技術層面或者使用體驗,那你可以把他們看成沒有區別。雖然它們在技術層面、使用體驗層面沒有太大區別,並不代表着他們在其它方面沒有區別,區別是存在的,而且是巨大的。

他們的區別重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可交互性!

比如說,支付寶雖然已經很方便了,效率很高、全國通用,但是它不能和微信支付打通,如果有一家店鋪只接受微信支付,那你用支付寶是支付不了的。

你還別覺得這樣的案例是少數,在很多農村,大家都只有微信,沒有支付寶,所以店鋪只支持微信支付,你拿支付寶去付人家是不接受的。

再比如,原來銀聯、微信、支付寶這三家是不能直接互通的,需要通過提現這個手續纔可以完成,雖然現在提現的效率已經很高了,但是畢竟是多了一道手續,多一道手續就是多一道關卡,多一層摩擦。

但是,對於現在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而言,它跟支付寶、微信以及各大銀行之間是可以直接打通的,也就是支付寶可以直接付DCEP給微信,而且它不需要依賴特定的銀行帳戶存在,只要網上下載APP即可正常使用,而且還可以接受線下離線支付。

不要小看這一點變化,它讓交易的摩擦變得更小了,而且還方便了外國人的使用。原來外國人沒有中國的銀行賬戶就無法接受人民幣付款,但現在只要他們下載個APP就行了,這就極大的方便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所以看到了嗎?技術上特點並不是主要的,基本可以忽略,你用區塊鏈技術也好,不用區塊鏈技術也好,它們真正的差別在於可交互性上。

四、數字貨幣的強可交互性,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底層協議。

說到這裏有很多朋友可能已經恍然大悟了,已經開始明白數字資產與之前的電子資產的區別在哪裏,以及爲什麼說數字資產一定是未來的趨勢了。

這也是我之前一直強調的: 什麼是數字化?數字化的本質就是可交互!

其實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爲什麼之前的信息資產沒有這種強可交互性,而現在的區塊鏈資產資產數字化之後,卻有這麼強的可交互性呢?

原因說透了也很簡單,因爲資產數字化的背後,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資產發行協議(價值傳輸協議)。

原來的信息貨幣、信息資產,都是由某個中心產生,只能在這個中心體系中運行,無法與其他中心的貨幣和資產進行結算。

但是,現在的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大多都是基於同一個協議發行,比如說都是基於 以太坊 ERC20協議發行,所以這些貨幣之間是天然就是相通的,他們的可交互性在技術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可以這麼說,數字化之後的資產,只要市場有需要,任意兩個資產、交易對之間都是可以非常直接、簡單的進行轉換。無論你是資產轉化成貨幣,還是貨幣轉換成資產,還是資產轉化成資產,還是貨幣轉換成貨幣。

這就是資產數字化具備強可交互性背後的原因,它們有共同的底層協議。

即使有少數數字貨幣不是採用以太坊的ERC20協議發行,而是基於其它的協議發行,也沒關係,雖然協議標準不一樣,但是這些協議都是對外公開的,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互通的,只要協議開源,就好辦。

五、爲什麼大家會使用共同的底層協議呢?

既然都思考到了這裏,那麼我們索性再進一步思考,爲什麼之前大家不使用相同的協議,現在卻不約而同的使用相同的協議來發行資產呢?

這就要說到區塊鏈的技術本質了。

區塊鏈可以解決分佈式環境下的數據一致性問題,簡單來說,它能在陌生人、陌生機構之間,搭建一個可信的環境,不再需要某個特定的中心化機構來提供信任。

通過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的大問題,上面可以承載優秀的價值傳輸協議,既然有了公開、可信的協議,那麼人們當然會優先選擇它,而不會重複造輪子。而且,這些協議上搭載了衆多的智能合約,使得發行資產變得非常簡單,本身ETH也有先發優勢和網絡效率,再加上2017年牛市的“造富效應”,使得一時之間以太坊的ERC20成了發行資產的標準協議。

應該說,一方面得益於區塊鏈技術架構提供的信任與以太坊協議的高效與靈活,一方面取決於外界形勢的促成,兩方面缺一不可。

隨着我們這麼一層一層的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正是區塊鏈給我們提供了最初的技術架構,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使得我們可以基於區塊鏈上的價值交換協議完成資產數字化的過程;

六、結語

1、資產數字化與資產信息化的根本區別在於可交互性。

2、資產數字化之後具有強可交互性,是因爲它們都是基於相同的、開源的價值傳輸協議。

3、區塊鏈上的資產發行協議之所以能夠被社會所認可,是由區塊鏈的技術架構所保證的。區塊鏈爲協議提供了可信環境,協議爲資產數字化提供了智能合約,使得資產數字化得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

4、區塊鏈只是提供技術架構,資產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交互纔是資產數字化成爲未來趨勢的根本原因!

根據國家《 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大家應警惕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的風險隱患。

本文來自 LIANYI 轉載,不代表鏈一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