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款設計獨特的“地攤神車”成了網紅。這款麪包車的後備箱能夠很方便地支成一個燒烤攤,因而受到了市場的追捧,迅速賣斷貨。“地攤神車”的出現,與有關部門放鬆對“地攤經濟”監管的政策遙相呼應,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有人悄悄地算了一筆賬,如果要擺個攤,連車帶料一起算上,成本保守估計爲11萬元左右。作爲啓動資金,這筆錢從哪裏來?

這似乎是2020年的頭等重要問題。

幫扶和紓困,金融機構的責任

2020年,主要由創業者組成的小微企業遇上了大麻煩。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狀態。爲了防止疫情擴散而進行的隔離,讓創業者們失去了客流和訂單。如央行行長易綱所言,正是這些小微企業和創業者,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和60%的GDP,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穩定因素。

疫情緩解後,創業者們的當務之急就是重新回到一線。於是就有了中央政策,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的信貸延期償還或者降息償還。銀保監會專門安排了政策性銀行與中小銀行對接,希望將紓困信貸通過相關金融機構傳遞到小微企業上面,保證就業的穩定,保證創業者有一份保底的收入。2020年5月的兩會後,“地攤經濟”上了熱搜。這一切都傳遞着一個信號:希望年輕人能夠積極站出來,抓住機會,堅持挺過最艱難的時期。

需要注意到的是,即使沒有疫情,有關部門在過去兩年中,也在推動信貸政策向小微企業傾斜。疫情顯然加速了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地。

支持國家政策落實、幫扶小微企業生存和成長,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是金融機構不能推卸的責任。但是,對小微企業的幫扶,還存在着一個大問題:小微企業的信用記錄不完整、風險較高,信貸成本也高。傳統銀行在小微企業信貸問題上存在困難。真正有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反而是體量不大但是反應迅速靈活的互聯網金融機構。

互聯網銀行和網絡借貸平臺,誕生的歷史並不長久,沒有傳統思路的包袱,在處理小額貸款問題上具有天然的優勢。由於互聯網的滲透率不斷增加,年輕人越來越習慣線上信貸。同時,網絡金融機構在數據積累和分析上的能力成爲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的比較優勢。網絡金融機構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據分析和決策上的能力極強,對於小微企業的全鏈路的數據處理能力較高,能夠把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限制在可控範圍。從這個角度來看,網絡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幫扶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的問題上,幾乎具備一種捨我其誰的責任。

青年發展計劃:一套幫扶組合拳

每個網絡金融機構對於創業者的支持方式各自不一。有一些採用直播帶貨的方式助農扶貧;有一些採用延期還貸或者降息,幫助資金鍊出現困難的小微企業度過難關;還有一些金融機構選擇利用手中的金融科技對現有技術進行升級迭代,提升客戶體驗,以服務更多的創業者和小微企業主。

應該說,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許多相關措施是及時的,但全國之大,總有一些沒有覆蓋到的角落。例如,對於一些毫無經驗的初創者、一些初創失敗但仍然鬥志昂揚的人們、一些有想法但卻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具備成長的條件,但對他們的幫扶失敗風險很大。不過,有些網絡金融平臺依舊能夠在承受風險的情況下,針對這些羣體推出綜合的幫扶計劃,其中有一家甚至打出了一整套幫扶的組合拳。

拍拍貸,2017年在美股上市的網絡借款平臺,在過去兩年中是這一套組合拳的原創和實踐者。在2018年到2019年間,拍拍貸聯合知名媒體兩度推出《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白皮書》。“小鎮青年”曾是拍拍貸的主要客戶羣體。隨着拍拍貸的服務人羣邊界拓寬,它的視野逐漸從“小鎮青年”延伸到了青年羣體。2019年它發佈了“青年發展計劃”,意在打造一個分享創業和就業信息的公益平臺,招募收集創業和就業機會,就專業門檻、投入、風險,對青年創業者做初步篩選,並爭取最大化優惠政策。這個發展計劃,還有一句相當響亮的口號:“此刻當有爲。”在經歷了疫情重重考驗的今天,這句口號看起來與眼前的政策十分合拍:“青年發展計劃”尋找有雄心也有執行力的創造者,不過計劃本身也在鼓勵青年們堅韌不拔,不放棄希望和努力。

青年說-接地氣的創業分享課

當然,“青年發展計劃”並不能靠口號存在。同一年,拍拍貸公佈了計劃之下配套的幾個項目,其中有超過1000萬元免息貸款助力用戶奮鬥的“千人千萬打拼基金”,2020年升級爲“天使微基金”。基金向小微創業者(個體戶)提供5萬到10萬元現金扶助。另外兩個項目分別是爲打拼青年提供的經驗交流和技能分享平臺“青年說”以及帶有實操性質的“合夥人訓練營”。三個項目結合,通過資金扶助和公益培訓分享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爲創業者提供全面的創業啓動服務。

儘管“青年發展計劃”及其平行配套的相關項目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存在,但它投入運行不久,就遇上了一個能夠讓它“此刻當有爲”的時代。它所幫扶的青年創業者,正是那些在疫情大潮之下,各種紓困和幫扶項目下所疏漏的邊邊角角。儘管投入的資金不及BAT們那樣大手筆,但整個計劃從篩選到培訓,再到經驗分享和實際操作,能夠保證選出有實際能力的創業者,實際上構建了一個孵化和創業的閉環。而且,該計劃選拔中,獲得幫助的候選人具有異常豐富的多樣性:既有申請爲自己學校貧困學生尋求幫助的青年教師,也有家庭壓力負擔異常沉重的農村帶貨主播,還有戲劇演員,以及包括大學畢業創業失敗後來不屈不撓再度嘗試的年輕企業家。如此高的代表性,是計劃落地成功的標誌。

整個“青年發展計劃”,成爲當下社會發展的一面小小的鏡子:它的視野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從偏遠的山區延伸到海派氣息濃厚的都市。這也改變了它“幫扶”和“紓困”的含義:相對於依舊有利益色彩的“延貸降息”等紓困行爲,“青年發展計劃”對相關人士的幫助,並非指望從他們身上獲得什麼直接利益,至少,不是能夠即刻變現的利益。它的立意本身,就是對從零開始的人們進行長時間的幫扶。在這裏,時間是有縱深的。

《小鎮青年發展白皮書》-拍拍貸

探索新路徑,“此刻當有爲”

作爲老牌的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已經在國內金融圈中奮鬥了13年,註冊用戶超過1個億。它並不是沒有參與大規模的紓困。今年4月,拍拍貸跟百信銀行聯手推出了推出扶助計劃,爲小微企業提供總額度5000萬元爲期6個月的低息貸款。

不過,具體如何參與紓困,取決於每個企業或平臺的優勢積累。與百信銀行的合作中,每一筆扶助資金爲1萬元,基本符合拍拍貸長期從事的網絡小額借貸業務的特點。而且,因歷史經驗的積累,拍拍貸對於目標客戶羣體十分熟悉。在這些目標客戶的基礎上,纔有了可操作的“青年發展計劃”。顯然,化客戶爲創業培養的目標,拍拍貸現在的所做所爲,是對它長期紮根的市場的一種反哺和回報。

拍拍貸在網絡借貸行業的資深地位,讓它在保持低調的同時,不得不認真思考本行業未來的發展道路。如此來說,“青年發展計劃”變成一種探索。它通過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來理解當下的“下沉市場”——這個時髦的詞語是在2018年某社交電商興起之後才頻頻出現在視野中,普遍被看成是“互聯網下半場”的紅利來源之一。當“下沉市場”受到互聯網各行業密切關注之時,有幹勁卻無經驗、無資金的青年創業者纔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此刻當有爲”,這面旗幟不僅僅是立給青年創業者的,也是給拍拍貸自己,以及它所涉及的行業中依舊在爲發展和生存而奮鬥的同行們。“青年發展計劃”雖是公益項目,但卻讓拍拍貸得以瞭解和接觸青年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得以探索在青年創業領域中重構業務的可能。未來,這家網絡借貸平臺可能會提供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的產品,或推動更加具有企業社會責任色彩的項目,並藉此找到新的動能。

將手中的優勢和資源轉化爲公益實踐,然後從中探索未來的發展道路。這種以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帶動轉型和發展的方式,或也爲當下許多類似的企業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戰略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