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手艺正在慢慢消失,那些质朴的老手艺,取代它们的是机器人,机器的速度比手艺人要快太多了,失去了市场的它们,只能在我们的回忆里缅怀。

然而,仍有一些传统手工艺老艺人毅然坚守着传统工艺,他们穿街过巷,走千家串完户,形成了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同时也打造了城市的另类文化。街头手工艺人能坚守下来,是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

49岁的韩振成,是阜阳市太和县双浮镇吴店村人,从13岁起就跟着父亲、叔叔学习张箩、扎簸箕。虽然在18岁当兵,然而,在1979年退伍后仍然没有忘记老手艺。专业后他没有等待国家安排,毅然决然捡起老手艺重操旧业。

据韩振成介绍,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于1969年参加中苏珍宝岛战争。因此,腿部还受了伤,到现在右膝盖仍然有子弹伤根,一到阴天下雨就疼的厉害。

韩振成向安徽访谈介绍说,他有五个孩子,然而没有一个继承了他的手艺。一是看不上这种传统手工艺,二是这种手工艺确实也逐渐呈没落之势。他说,为了养活五个孩子,他几乎跑遍了全中国,南到海南岛北到佳木斯,全国各大城市的街里弄巷,均曾留下他走街串巷的吆喝声。

一个破旧的机动三轮车成了韩振成流动的家

15年的军旅生涯成了他一生的荣耀

韩振成虽年近八旬,仍然热心公益事业,疫情期家他主动请缨参加防疫抗疫志愿服务

他的三轮车上永远悬挂着一面国旗,他说中国人就应该爱国

他的三轮车所到之处都非常显眼,这种手工艺产品已经濒临消失

聊起他参加中苏珍宝岛战争,老韩异常的兴奋

张箩看起来轻松,实际上是个体力活,手上的力气不够很难完成一件产品

虽然天气凉爽,一个箩完成老韩已经满头大汗

老汉膝盖的伤痕非常明显,他说这是常年做活用膝盖压产品所致

老汉说他的工具袋就是百宝囊,是他数十年来吃饭的家什

老韩烟瘾很大,几乎一支接着一支。他说一个人在孤单的时候只能靠烟草解闷

老韩说他不识字,只能简单的写几个阿拉伯数字,来记录每一件“作品”的规格

老韩心灵手巧,除了张箩,扎簸箕他也是一把好手

他的车上永远备着一个拐杖,他说除了战争留下的伤痕外,常年在外奔波让腿部的病患日益严重

聊起五个孩子,老韩思乡心切。他说他很想家,记者的新闻稿,他最希望能让几个孩子看到,知道他在外的不容易。

笔者与韩振成合影

安徽访谈网独家版权

文/图 尹艳军 王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