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行業原本制定的計劃,也讓很多國家的經濟受到影響。

疫情得了緩解之後,各個國家都推出了相應的策略來恢復經濟,例如中國大力發展“地攤經濟”,不僅讓很多失業在家的人找到了創業的途徑,也能有效地促進老百姓消費,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海外國家就不一樣了,目前仍處於疫情高發期,特別是美國。

美國作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不過這並沒有讓其他國家沾沾自喜,因爲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超級大國美國遭遇了“難題”,意味着很多國家都要跟着買單。在美國瘋狂印鈔之後,很多國家遭遇了“薅羊毛”,雖然美元在世界上的信任度逐漸降低,但是也嚴重影響了本國經濟。爲了避免再遭受無妄之災,很多國家也正式決定開始“去美元化”了。

在疫情之下,全世界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中國的經濟不斷恢復還是有點鶴立雞羣的,這也遭到了很多國家的“覬覦”。憑藉着中國目前的人口紅利,很多外資企業都開始準備在中國建廠,甚至一些原本撤出中國的企業也願意增加投資繼續回到中國的“懷抱”。

說起來,印度應該是最近比較積極的國家了,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印度其實走的就是中國的發展路線,但是受到外界的干擾因素很多,所以導致最近的路線“走歪”了,開始效仿美國和其他國家借錢。有消息稱,印度在上月就向亞洲基礎設計投資銀行申請了5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防控疫情,還獲得了批准。

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向亞投行申請貸款,今年的5月份,印度也申請獲批了35億美元用來防控疫情,可以說疫情爆發之後,印度國內的經濟水平真實情況才清楚地暴露出來。那麼亞投行爲這麼這麼有錢?

實際上,亞投行的這些資金也都是一個個國家認繳的,用中國的古話來講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亞投行在4月份成立了抗疫基金之後,中國就認繳了297.804億美元,用於全世界抗擊疫情使用。不過亞投行也積極的提供了擔保貸款近25億用於我國的公共衛生基礎建設。

如果說中國在疫情期間是“支援”全球經濟出力最多的國家,那麼最重“幫扶”的就是印度這樣的國家了,從借貸額來看,印度是目前亞投行最大的借貸國,而且短時間內還無法償還,畢竟印度如果沒有做好防控疫情,最終很容易出現違約的情況。

很多網友表示:說好的抵制“中國製造”呢?最終還不是通過亞投行得到了中國支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