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國粹之魂

梅蘭芳(1894-1961),原籍江蘇泰州,生於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大師。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爲師學青衣,10歲登臺。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前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在五十餘年舞臺生涯中,他發展和提高了京劇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代表作《貴妃醉酒》等。

梅蘭芳年輕時就喜愛養鴿他說養鴿有許多益處:其一,須早起開籠放飛,能呼吸新鮮空氣,自然對肺部有益處。其二,可以練眼睛。梅晚年眼睛有些近視,眼皮下垂,眼珠轉動也不太靈活,這對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生理缺陷:而養鴿放飛時,須隨時追逐觀察其飛翔情況,就這樣,通過幾年養鴿,梅不知不覺練成了一雙神光四射、精氣內含的俊眼,其三,爲了引飛鴿,須不斷揮舞一根把長的竹竿,無形中鍛鍊了胳膊,增強了臂力。

梅蘭芳口述《舞臺生活四十年》,爲求內容翔實,他常委託筆錄者許姬傳向老藝人蕭長華、王瑤卿等人反覆覈實資料,弄清史實此文在上海《文匯報》連載時常有來信糾誤,梅都一一加以覈實,更正錯誤梅說:“掌故資料對後學有啓發教育:不可掉以輕心,誤人子弟。”

梅蘭芳畫《羅漢倚松圖》,爲陳師曾、羅癭公等人稱好:唯金拱北以爲,羅漢未着草鞋、帶佛經,而畫已成。遂金即在畫中羅漢身後添了一根禪杖,杖上掛了一雙草鞋和一卷佛經。

1924年梅蘭芳在上海新舞臺演出1個月,滬上轟動,寧杭人士多有專車來觀。《申報·自由談》闢有“梅訊”專欄,爲梅之言行記錄,連載3個月。畫家鄧湛叟觀後爲之傾倒,即爲梅作肖像圖,並題七絕:“華歌舞傾天下,居士丹青薄有名。從此芳草嗟老大,圖中相對感浮生。”

梅蘭芳名聲過於響亮,很多富商名流都想借名望籠絡人心,牟取暴利。一天晚上梅剛演完戲,到後臺卸妝,只見一個衣着華麗的富商笑眯眯地迎了上來,恭維道:“梅先生藝高絕倫,可賀,可賀!一點意思,聊表寸心。”說着遞過來一張1萬元的現金支票。梅接過支票,看也不看,就從口袋裏掏出一盒火柴,隨手把支票點燃燒掉。衆人大喫一驚,那個闊佬氣得臉色鐵青。梅笑笑說:“藝術不是用金錢收買的,你走吧”。

在梅蘭芳演過的戲裏,有不少表達女人喫驚的細節。爲演好這一細節,他嘔心瀝血,反覆琢磨。一天,他回到家裏,看見妻子正在聚精會神地整理衣服,靈機一動,抄起身旁一隻蘭花盆,狠狠往地上一摔,“啪”的一聲巨響,瓷盆粉碎。妻子當即驚恐地一回頭。就在這一瞬間,梅準確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後來,他根據妻子當時的表情反覆進行練習,穿插進戲裏,把人物刻畫得更加活靈活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