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今年對中考作文的關注度比往年要高很多。這非常符合新聞傳播規律,因爲今年高考放在了中考的後面,大家也自然樂意先拿中考作文熱熱身。

非常喜歡金華的中考作文題目。首先是《送給青蛙的大海》這個童話故事意境很美,我想孩子們的愛心正是由於讀了這樣的童話而煉成的,主人公阿和的心路歷程,還很形象地闡釋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一個人從自我到超我的轉變。這個童話也充滿了卓越的想象,而想象力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性毋須多言。

從形式上來說,這個作文題也有兩個亮點。一是大閱讀與大作文的結合,這更能區分孩子們的閱讀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二是第二個作文題,竟然明確規定寫一篇議論性文章。這樣的規定在本世紀的高考中也只在2016年出現過一次,無疑有些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趕腳”。

“我們需不需要童話?”當然需要。如果孩子們能層次井然地說出需要童話的三個理由,能適當地展開分析論證,正常情況下應該就能拿到比較好的分數了。我覺得記敘文與論述文的區別,有些像《紅樓夢》與《三國演義》的區別。記敘文重滄桑中的情感,林黛玉這樣喜歡哭鼻子、文筆好的才女,可以在其中大展身手。而論述文講理性,講邏輯,甚至講政治,是曹操、劉備、諸葛亮等野心和謀略齊飛的男人們的主戰場。我們看那些高考滿分作文,大部分明顯都是男同學的筆觸。

當然,論述文之所以是“三國演義”,主要是如前面所言,要圍繞總論點,構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分論點,正是這三個分論點“三足鼎立”,演義出一篇篇滔滔雄文。所以,論述文的訓練,歸根結底很簡單:不斷地尋找題目,並給出三個理由。如童話讓我們擁有美麗的童年,童話給我們插上了愛心和想像的翅膀,童話也是成年後打造物質世界的利器等等。當然,也可以梳理成童話讓我們有愛心,童話讓我們有想象,童話讓我們有成功等等。但是,由於我們的教學重知識和記憶,忽略思維和邏輯,很多孩子嚴重缺少這種建構框架的能力。

有心人可以看出,需要童話的理由主要由大閱讀的材料供貨,同時再從材料中抬起頭來,適當往成人世界、物質世界延伸觀察,深入思考。離開材料,自顧自思考發揮,只要能自圓其說,倒也不是絕對不行,但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在這一點上,選擇續寫故事也是一樣的,在主題與語境上,也要與原材料保持統一。比如說如果要進行環境描寫,就有個時令風物的把握問題,原文沒有明確時間,但青蛙是要冬眠的,再考慮到多雨等語境,如果把故事時間定位在秋天或者冬天,顯然就大有問題了。

自從高考作文告別話題作文,十分強調思辨能力後,初中的作文教學在定位上也已經隨之明顯轉向。初中教材裏面關於論述文的教學內容已經大幅度增加,教學要求已經明顯提高。中考是指揮棒,今年其他地市的中考題,也同樣有這個趨勢。杭州的中考作文是寫一封信,這在形式上就是借鑑了去年的全國作文二卷。雖然兩種文體都可以選,但是作爲申請書,當然是陳述理由會更加順當一些。既使選擇講故事,最後也要就加入社團總結陳述理由,也就是說必須具有議論元素,甚至講故事就是在爲最後的總結鋪墊。最有意思的是寧波的中考作文,“自己決定”可以說就是去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金華中考作文則與2013年浙江高考“童真”高度相似),後面100字的推薦語,那是正宗的論述,同時要求孩子在寫文章時要有一種文本的自覺,實在是妙啊。紹興是信與演講稿。台州是對父母攀比現象的思考。衢州是一篇短評和一篇記敘文。溫州的題目似乎是記敘、說明、議論三選一。至於那些超級中學的提前招生,更早已是無暇顧及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赤裸裸地要求寫議論性文體了。

只因爲思維素養,毫無疑問是未來最爲核心的素養;只因爲論述這種實用文體的寫作,毫無疑問是未來十分基礎也十分核心的能力。西方發達國家在小學高年級就已經非常重視小論文的寫作了。我非常喜歡的亦非小朋友,就讀一所國際名校,前幾天語文老師就要求他們對《後浪》這一視頻及其引發的爭論進行分析思考。

前幾天聽一語文教學權威人士說,他跟初中老師說,在初中就要重視論述文教學,對此,幾乎所有初中老師都嗤之以鼻。思維很容易定式,人本身也很容易定型,理論上推演起來,任何改革似乎都可以勢如破竹,而事實上操作起來,一個小小的改革,都有無比巨大的阻力。由於高考尚未舉行,高中語文老師騰不出時間,今年中考作文將重新由初中老師自己批改,也許這纔是今年中考作文的最大變數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