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上最难的一门功课,莫过于为人父母。

一路见证姐姐成为妈妈后,我对这句话深表赞同。

自从生下儿子,她就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事无巨细,为孩子打理一切。

可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她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

每天催他早点起床,他非要磨磨蹭蹭,经常搞到迟到,说他两句他还不耐烦;

做作业常常走神、开小差,错误一堆,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又不肯说;

有时候想和他好好聊几句,他就一直玩手机,不正面回答问题,问多了他还会发脾气……

姐姐实在不明白:“我做这么多,不都是为了他好,他为什么非要跟我‘对着干’呢?”

说到这,很多父母应该都有过类似的感受:

你越想教育好孩子,越想解决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问题反而更严重。

比如:

越想让孩子改掉拖延、急躁、马虎的坏习惯,他就越变本加厉;

越想让孩子绕过成长路上的弯路,他就偏偏不听劝,还嫌你束缚了他;

越想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指引,发展他的兴趣、特长,他却总觉得你是在逼他;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当你总觉得和孩子之前存在着各种问题,很可能是你还没看到问题的核心——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恰恰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因为每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爱和教育是他们的原生土壤。很多时候,你看见的“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问题”。

  • 当你觉得孩子叛逆、难管教,很可能是你的一些行为,曾在无意中伤害了他;
  • 当你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不理解你的用心良苦时,很可能是你用错了方式;
  • 当你觉得孩子不体谅你,还和你越发疏远时,很可能是你的爱给了他压迫感;

曾经的张德芬老师,就因为没及时看清这一点,导致在教育子女的路上,走过一些弯路。

张德芬老师曾说,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让她整个人感觉抓狂。
“他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波动情绪,比如小狗吃了一大块巧克力,他会因为担心小狗急得在地上打滚,大哭。”
那时候的她,完全不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总是会以自己成年人的经验,去否定、制止儿子的行为。然而,她越制止,儿子情绪就越崩溃,最后常常把她也弄得很崩溃。
后来有了女儿,两个孩子更是把她快逼疯了,最气愤时她开玩笑说:“有时候真希望可以把他们两个重新养一次。”
原本,在张德芬老师的设想中,她希望孩子们在性格、学业和其他地方都能很优秀。所以,只要孩子偏离了这个预期,她就容易着急,经常一出口就是大声的批评、训诫,希望让孩子听话。
但这些方法都没有带来任何效果,反而下一次、下下次,孩子接二连三做出各种让她失望的事。
但幸好,张德芬老师是一位深谙心理学,并且一直深耕于个人成长领域的导师。
所以,她在头疼儿女教育的同时,也常常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也会跟着生气?我应该很爱他们、很包容他们的,为什么却总是和小孩子计较呢?”
于是,在后来和孩子生出矛盾的时候,她保持了一份觉察,她发现:每次她对孩子发脾气时,都会让她感觉变回了小时候那个因为大人不理解、压制而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她自己的心里也充满了强烈的无力感。
可如果父母都在情绪上来时,退化成“小孩状态”,又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直到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第一次意识到:父母也需要成长。
从那以后,每当她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感到情绪失控时,她就会运用冥想的方式,帮助自己找回内在的平和、稳定;再次看待孩子的问题时,她就不再反应过度,而是会更加充满耐心、有爱的引导孩子。

渐渐地,她可以和孩子进行平静的交流、对话,也开始懂得孩子的内心,和孩子的情感联结也更深厚了。
她因此得出结论:
“当我把自己的内在安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有能力去安抚儿子了。那时,我才是以成人的身份和心态和儿子互动,而不是像两个孩子在吵架。
孩子处在不好的情绪里,其实妈妈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心情一定要在爱中,在平静和容许当中。”
而这样一段长时间的自我修炼和学习后,张德芬老师也收获良多:
  • 她放下了对孩子的期待,发现自己和孩子都收获了自由,而在这种自由下,孩子的成长远超她原本的期待;

  • 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亲密,很少出现摩擦,孩子们也愿意主动和她敞开心扉,坦白彼此的心事、秘密;

  •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和两个孩子都拥有了更好的面对情绪的能力,都成长为更有爱有力量的人……

所以你们看,最好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父母控制孩子,或者逼迫孩子“听话”,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长为更智慧、更好的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曾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这样的爱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能促进父母的心灵成长。”
同样,张德芬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告诉我们,当父母成长了,孩子也会跟着成长,教育路上的很多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关于这一点,她在和好友克里斯多福·孟进行深度交流时,得到了对方的极力肯定。
克里斯多福·孟,是国际知名的个人成长导师、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一直协助人们解决关系和家庭动力中的问题,在亲子关系领域深耕超过33年,有着非常资深的教学咨询经验。
他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篇》一书畅销海内外,让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数十万的家庭从中受益。
他说:
“这30多年里,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糟糕的父母,只是见过对孩子毫无办法的父母。
当他们被孩子的做法惹火了,自然地将那些行为表现视为“不当”或“不好”,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和目标,然后他们陷入了自己失控的情绪模式里。”
为此,他特别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冥想形式,将放松、学习与体验式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希望帮助更多的父母获得成长,收获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套冥想,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1.每天只需10分钟,帮你“重设”与孩子的关系。
大多数父母在生活中压力重重,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放松,很容易不自觉地将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每天只需十分钟,就能使大脑得到静谧的休息,感受久违的平静与愉悦。
这样看待孩子的问题时,就不容易过度反应,能够平和有爱地引导孩子;同时,也给父母省下很多担忧焦虑的时间。
2.以冥想为载体,帮你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将多年的育儿智慧,精准巧妙地嵌入这套冥想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头脑和情绪的阻碍;如同直接对你的心说话,心领神会了,关键时刻,就会给你最恰当的指引。
每次收听这套冥想时,你都将拥有新的收获。
3.体验式成长,带你真正活出智慧与爱。
通过一系列亲子场景的观想,引导你真实地体验从情绪中回到平和的全过程,使你能够真正摆脱情绪的控制,活出内在的智慧、耐心与爱,与孩子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
只有当父母学会成长,拥有从情绪中回到平和的能力,才能轻松智慧地养育孩子。
现在,你也可以问问自己:
  • 你渴望成为内心平和有爱的父母,拥有互相理解、舒适自在的亲子关系吗?

  • 你渴望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他真实的需求和想法,和他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吗?

  • 你渴望拥有更和谐的家庭关系,每一天内心都感到快乐幸福,而充满力量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