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蝸牛與黃鸝鳥》中“此起彼伏、層出不窮”的古典名曲,讓我這個音樂小白,都開始漸漸熟悉了很多的專業樂理知識和音樂常識人物,跟隨劇情追到現在,百器音樂學院的一干學子們,紛紛開啓了遠赴法國巴黎進修的步伐,真心爲他們高興。畢竟,他們爲了這一天,也努力了很久很久。

從上海到巴黎,跨越千山萬水的行程,所接觸到的,不僅僅是街頭巷尾、言談舉止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作爲世界的浪漫之都和音樂殿堂,他們將要在這裏,迎接更燦爛的人生,所以,儘管方小萵來了之後,抑制不住好奇的到處瞎逛,但李臻言卻已經迅速投入到了全新的環境中打拼,參與到指揮大賽之中。

巴黎果然是巴黎,一邊是高手雲集,一邊是更爲嚴苛的考試,這場比賽,屬於“盲選”,參賽選手憑藉自己所抓鬮拿到的數字,來決定自己的參賽曲目。其實,在我們的高考中的藝考裏面,有時候也會用到這種方式,比如說素描,要畫什麼也是會通過抽籤在幾個備選中決定,而每位考生的位置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視線各有不同,藝術類的考覈,就是這樣靈活、真實而殘酷。

說實話,看李臻言抽籤的時候,還真有點緊張,畢竟其一,不曾考試多年,卻被這一幕將漸漸淡忘的回憶,一下子再度泛起,其二,追劇以來,深知這場考試對李臻言的重要性,也不禁爲他捏了把汗。選擇到了什麼樣的曲目,看似由自己抓取的數字決定,其實,還不是在進行着被動選擇?李臻言並沒有太多的迴旋餘地。

而後,李臻言拿到的題目也是讓人有些驚訝,是衆所周知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不知道是悲是喜。其實無論懂不懂音樂的,都知道這首曲子,鏗鏘有力的旋律,帶着奮進,也充滿了悲愴的力量,那熟悉的曲調,讓人過耳不忘,隨時都可以跟着哼唱起來。但是,通過劇情我們也意識到一個全新的問題,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最容易的,畢竟這樣一部幾乎所有大師級的指揮家都演繹過的作品,年輕的李臻言又該用什麼方法來取勝呢?畢竟在同場比賽中,另一個有名的指揮家喬莫特也抽到了這首《命運》。

這樣的場景我們雖然不曾經歷,但卻有點似曾相識,命運,真的就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般,伴隨着我們的或平淡或激烈的命運之戰,所以,在看《蝸牛與黃鸝鳥》這部劇的時候,也感受了太多主角們爲了命運而戰的過程和結果,其實不僅僅是李臻言和方小萵,還有秦奮、田毅、蔣采薇、紀墨等等,無論是他們自己的突破和超越,還是在播出過的劇集中,A團與S團的激烈對抗……一程程一幕幕,也照出了我們的影子,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在生命不息中奮鬥不止呢?

所以,面對命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不要被命運扼住了咽喉,而是要用自己的反抗與拼搏,將命運掌握在手,這一點,不僅對我們這些上班族,而且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們而言,也都具有勵志作用吧,這樣看來《蝸牛與黃鸝鳥》的愛情與音樂元素,都是表象,深植於作品內核的正能量,纔是值得我們追劇的過程多多感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