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東平行嶺谷帶的明月山與鐵峯山、精華山、黃草山之間,有一塊狹長的槽地,人稱梁墊長槽地,這是遠古時代湖泊沉積而形成的獨特地貌。槽地中多平壩,當地人稱爲壩子。在綿亙萬里的梁墊長槽地上,有一處單個面積最大的壩子,方圓1000 餘平方公里,這就是“巴渝第一大平壩”,重慶梁平。

沃野千里,阡陌交通,溪流縱橫,碧田萬頃,這一方茫茫平野得天獨厚,山的巍峨與壩的平曠在此處氤氳融合,風物氣韻詩意潤澤,蒼茫沃野遼闊而富足。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得梁平呈現出“三山五嶺,沃野中開,六水婉轉,湖泊綴映”的自然景觀,形成山、丘、壩兼有而以山區爲主的特殊地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使得梁平冬暖春早、秋短夏長,也造就了梁平豐富的生態資源。

850 年前,時任夔州通判,且主管農事的南宋大詩人陸游視察梁山,有感於梁平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寫下了《題梁山軍瑞豐亭》一詩,發出了“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的由衷感嘆。

西魏元欽二年(553)置縣,史稱梁山,別稱都梁。1952 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壩”之意,更名梁平。

梁平稻田 攝影/ 高小華

衆山青兮衆水綠 山水畫卷綠意濃

梁平的美,在山水田園間。衆水護田將綠繞,羣山排闊送青來。梁平的山水田園,宛若一幅氣韻生動的青綠畫卷,蒼莽的綠濤鋪天蓋地,漫山遍野,把梁平席捲成無邊無際的綠海。

梁平,綠得原始而自然,綠得厚重而文明。六水縱橫,奔騰的河流成就了梁平紛呈的萬綠之源,逶迤的丘陵綿延百里,將田園點綴成飽含詩意的優雅畫卷,構築起一幅山長水闊、如夢似幻的水墨丹青,濃縮成生機盎然的“梁平綠”。

“四面青山下,蜀東魚米鄉;千家竹葉翠,百里柚花香。”稻田、荷塘、溼地、溪流、湖泊交織成片,孕育了豐美的物產,更釀就了梁平燦爛的農耕文明。世人謂:梁山熟,川東足。詩意的田園風光讓梁平成爲巴蜀糧倉,更傳唱着“小天府”“小成都”的美譽。

梁平的美,在萬竹連天間。位於銅鑼山與高梁山(鐵峯山)之間的明月山脈渾厚萬千,綿延於川渝交接地帶,在梁平境內巧奪天工地幻化成一幅精美絕倫的青綠山水長卷——百里竹海。

兩峯對峙,一槽橫臥,溪流漫地,碧湖涵天,蒼茫浩瀚的綠海將綠意安靜而豪邁地瀰漫在明月山脊之上,山巒、河谷、道路、田園、菜畦、農舍悉數捲入碧瀾清波之中,修竹成林,遮天蔽日,碧浪怒卷,四海揚波。

梁平,綠得震撼而蒼潤,綠得璀璨而馥郁。爲了不辜負這優良的生態環境,梁平因勢利導、順勢而爲,以彰顯“山水田園·美麗梁平”魅力,打造“全域康養·四季度假”品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目標,以歷史遺存、自然資源、民俗文化爲載體,全面實施“旅遊+”行動,大力推進旅遊與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旅遊畫卷鋪展開來。

“綠水青山就是梁平的金山銀山,梁平將抓住自己特有的平原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梁平區主要負責人說,梁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全力創建國家衛生區、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保護和修復以稻田、藕田爲代表的溼地生態系統,注重生物多樣性,建設山系水系、湖泊溼地,彰顯“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美,加快建設有山有水、有田有園、有綠有文、有城有橋的山水田園城市,打造親近自然、迴歸田園、愉悅心情、記住鄉愁的精神家園。

一抹抹彌足珍貴的綠韻,是梁平生態基底的集中概括,是梁平歷史文化的原始基因,是梁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最靚底色。

龍溪河 攝影/ 鄧志剛

一江碧水穿城過 龍溪漫溯似江南

一江清水,兩岸蔥綠,梁平因水而成。龍溪河,長江北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梁平明月山,全長170 公里,梁平境內主流長60 公里,流經梁平14 個鄉鎮街道,是梁平境內的最大水系。

龍溪河流域山清水秀,沿途村落星羅棋佈,一條條支流如同綵帶,在田園、村莊間曼舞,又如五彩繽紛的翡翠,鑲嵌在碧水青山之中。千百年來,人們繞水而居,與清波盪漾的龍溪河相依共生,吸涓納流、碧綠的“母親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梁平人。

多年來,在“長江大保護”的綠色背景下,梁平大力推進龍溪河流域生態修復與治理及綠色發展,將龍溪河流域納入國家首批16 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規劃打造龍溪河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示範帶、旅遊產業示範帶。牢牢守護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龍溪河一脈風光更加旖旎。

2018 年,龍溪河成功躋身“重慶十條最美河流”之列,2019 年,龍溪河梁平段又獲水利部“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稱號,今年一開年,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即開始對龍溪河流域水環境進行提升治理,其內容包括鋪設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站、溼地生態保護治理,項目完成後將有效改善修復龍溪河流域水環境。

碧水清澈,自在流淌;植被繁茂,魚蝦潛底;竹樹環抱,河岸寬廣,藍天白雲映襯着青磚白瓦、其樂融融的農家小院。這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勾勒出龍溪河畔的絕美畫卷。

霞光萬丈映碧水,在水一方宜居樂。

清晨,潔淨的河面上白鷺起舞,河畔青草如茵,遠岸樓房鱗次櫛比,盈盈一水間,風光無限好。黃昏,雲彩披上絢麗的霞光,在河面上灑下一片金黃,那潺潺的流水依舊在流淌,滋潤着兩岸的五穀豐登,涵養着豐美的梁平大地,更訴說着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龍溪河,這一彎漫溯靈秀的“母親河”成爲梁平綠色宜居的“生態軸”,更成爲產業升級的“動力源”。

木版年畫有傳人 供圖/ 梁平區委宣傳部

田園牧歌水雲間 詩意棲居倚光年

因山水而興,因田園而靈,因文化而名。梁平這座城,從未遠離過山水、田園,梁平人的心中,也從未舍下過詩情畫意、桃源夢境。旖旎的田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明,燦爛的文化風韻,自古以來就是梁平最亮的風景眼,最濃的鄉愁源。

春歌,夏舞,秋韻,冬語。梁平的春夏秋冬各自成景,詩意平生。

“一山兩水七分田”,你說想看看巴蜀糧倉的豐美富足,廣袤的梁平壩子沃野千里,碧田萬頃,春色如妝飄綵綢,秋韻流金勝春光。當山川與平原孕育的梁平秋色與長江三峽風光美美融合,根植於三峽奇美山水和淵厚人文的“三峽曬秋”便綻放出奇光異彩。

你說想感受山水田園的溫馨意趣,梁平區雙桂田園秀美清麗,絢爛多姿,梁平柚海果實累累,金柚飄香。晨起耕耘,荷鋤而歸,田園便如陶淵明的花間居所,流淌着雲捲雲舒的豁朗,若朝日出海,疑是夢幻仙境,若朗月當空,慰藉萬般鄉愁。所有的詩意,在斑斕的風景裏雋永明媚。

你說想尋一場靜美安寧的詩意棲居,羣山之中,溪流之側,丘巒之上,翠竹蒼茫,民宿的詩畫剪影寄託着鑲嵌於心的逍遙與柔情,鞋履輕盈,在簡樸的日子裏看百花爭豔,流水潺潺,望碧空澈澄,丹桂飄香,於浮光瀲灩中低吟淺唱,更替流年似水擁入一捧淺笑清歡。

你說想探尋梁平人文歷史的璀璨,田園牧歌式的靜美歲月孕育了一代大儒、著名理學家來知德,底蘊深厚的禪宗文化使巴渝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雙桂堂越發閃亮,梁平木版年畫、梁山燈戲、梁平竹簾等90 多項非遺爲梁平贏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生態興則文明興”。梁平將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亮眼的時代特徵、將恢弘壯闊的山水田園變爲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的巨大舞臺。

天連山,山連水,水連竹。梁平,這片多情的土地正在成爲備受關注的熱土,流淌着說不盡的故事,更蘊藏着天高地闊、豪氣萬丈的氣魄與夢想。站在新起點,奮鬥新時代,梁平正在實現綠色崛起,繪就出一幅“美麗梁平”的全域畫卷。

“三峽曬秋”萬石耕春·稻海開鐮現場展演 攝影/ 張常偉

選自《中國三峽》雜誌2020年6月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