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方的蒙古高原,曾經有一個強大的民族——匈奴,他們自稱胡人或者天之驕子,是當之無愧的草原霸主,這個民族爲禍華夏近千年時間,一度成爲古代中國的噩夢,甚至影響了中國古代歷史的進程,可讓人費解的是,這個強大的民族爲何後來就突然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了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王朝滅亡後,有一支遺民向西北遷徙,在遷徙過程中和草原上的月氏、樓蘭、烏孫、呼揭等二十六個部族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匈奴人。而且據史書記載,公元前九世紀前後,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高原匈奴人,每年秋季都會祭祀先祖,而他們的圖騰就是黑龍,由此可見,匈奴的先祖和我們華夏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戰國末期,匈奴人一度入侵華夏,趙國李牧將匈奴打了回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特意命蒙恬率軍30萬人痛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屯兵上郡,連接起了秦、趙、燕國5000多里的舊長城並修築了著名的大秦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在此時期,匈奴人老老實實龜縮在了華夏以外,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入侵華夏。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匈奴人終於吞併了北方大部分遊牧部落,從而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這時候我們正處於秦二世時期),當時匈奴國的統治結構包括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着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在此期間,匈奴汗國疆域甚至超過了西漢疆域。

西漢初期,中國剛剛結束楚漢之爭,國內百廢待興,匈奴屢屢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極大的威脅,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32萬本想征討匈奴,奈何匈奴太強了反而被匈奴圍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只能用“和親”來解決匈奴所帶來的困擾。

經過“文景之治”後,華夏國力基本恢復,到了漢武帝時期,這個偉大的帝王不再隱忍,而是選擇對匈奴亮劍,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發動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餘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很長時間不能侵略華夏。

東漢時期,匈奴分裂爲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東漢並與鮮卑融合,他們的後代建立了胡夏政權,後逐漸被漢化,至於北匈奴,他們始終不肯投降,後被東漢大軍擊敗被迫遠走中亞和東歐,等匈奴們到達歐洲後發現歐洲這些國家都是垃圾,遠遠沒有漢朝那麼難打,於是乎,他們利用和漢朝打仗學到的軍事知識吊打歐洲各國。

他們打敗了哥特王國,迫使哥特軍隊向羅馬遷徙,鬱悶的哥特軍隊隨後從羅馬身上找回尊嚴,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打得一敗塗地,這匈奴人高興壞了,經過多年的虐殺後,匈奴人控制了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廣大區域,並不斷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給這個統治歐洲五百多年的霸主帝國帶來了巨大威脅,整個歐洲爲之震動,匈奴人首領阿提拉也由此得到了一個稱號“上帝之鞭”。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匈奴人並不打算統治歐洲,反而定居在匈牙利草原上放牧休閒。羅馬帝國一看這種情況,更是樂的主動給予匈奴人大量錢財和各種生活物資。

至此,曾經強大的匈奴作爲一個遊牧民族在中國北方徹底消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