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重慶西部門戶。榮昌有四寶:陶器,夏布,摺扇,豬。今天我們就這四寶中的陶器說事,來品味榮昌陶的無限風光!

榮昌陶,是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並稱爲中國四大名陶。可見其江湖地位之崇高。說到榮昌陶,就不得不聯繫到安富鎮。說到安富鎮,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清康熙時期,但說到榮昌陶,則更可追憶到漢代年間。早在那個時候,這裏就是全國聞名的製陶基地,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榮昌陶就出產於此。

我們來到安陶小鎮,這裏是原安富鎮舊址。而作爲安陶小鎮景區的第一站--遊客中心,它的造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它的大門直接就打造成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罈泡菜缸,造型十分“有味”,而且令人感到無比親切。雖然也有很多人吐槽,造型老土,沒有新意。但殊不知能引起共鳴纔是最好的,泡菜壇形象對於川渝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作爲如今宣傳全域旅遊的榮昌來說,安陶小鎮的這個logo式建築正逐漸成爲榮昌區最獨特的旅遊名片推向全國甚至世界。

在大門的前面還有一個小篆體的陶字,文字形態飄然,古風味十足,和陶瓷本來的古韻結合得恰到好處。從高空俯瞰,更顯其宏偉氣勢。

遊客中心主體外形也是一座陶瓷茶壺造型,壺上的蓋子打開,變成了遊客中心大門。把榮昌陶的元素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爲榮昌陶作品中最貼近民衆的兩大形象--泡菜壇和茶具,遊客們第一時間感受到榮昌陶的膾炙人口。但如果你認爲榮昌陶作品是廉價的,可入平常百姓家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榮昌陶作品幾乎都是價值不菲的,爲什麼它有如此高的價值呢?那就得跟我繼續走到下面兩個地方。

榮昌陶博物館,這裏集中的展現了榮昌陶的歷史,從過去到如今,榮昌陶的發展變更以及壯大過程,在博物館中一一表現。榮昌陶享有“薄如紙、紅如棗、亮如鏡、聲如磬”的美譽,在我國陶瓷界擁有很高的名望。

榮昌陶作爲西部代表陶種類,既擁有北方陶的線條與素雅,又有中原陶的大器和重彩。毫不誇張的說,榮昌陶是集合了衆家之所長的一種陶種。榮昌陶廣泛運用在佛寺廟房尖和牆壁上的裝飾,諸如房頂的雕龍刻鳳與牆壁上的雕花等等。這些都是榮昌陶的閃光點!

榮昌陶大致分爲兩大類,即“粗陶”和“細陶”。從文字來看,我們不難理解,這兩大種類的區別就是做工的精細程度。粗陶多用於平民階層,也是大衆最容易接觸到的地方。比如罐、缸、壇、盆、鉢等,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榮昌陶中的“粗陶”。特別是以花盆爲代表,榮昌陶的粗曠之美表露無遺。而細陶主要用於花瓶,茶壺,文房用品等比較高檔的地方。這些東西更容易出工藝精品。所以,在榮昌陶製品中,茶具的價格大多是比較高的,也是普通人望而卻步的!

只說歷史未免平淡,只看成品未免單調。那麼還是走近製陶現場,看看當代人的匠人匠心吧。

鴉嶼陶藝工作室,這家工作室就位於榮昌陶博物館的正門對面。主人是梁女士,據悉其父親乃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先生。這裏不僅有精緻的陶瓷作品,更能看到陶藝匠人的現場製作陶器的全過程,體會其匠人匠心。

在工作室中,工作人員分工明確的各自完成着自己的工序。有拉胚的,利胚的,雕刻的等。而我個人覺得拉胚是最引人矚目的。因爲一堆泥土,在這些工作人員的手裏,配合着電機的轉動,就能變成一件件有模有樣的成品,這無疑是心靈手巧的。其實這個工序看似簡單,彷彿不花費什麼力氣,只要力度適中隨着轉盤就能完事。但實際上難度不小,拼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經驗。把泥土玩得遊刃有餘,也是時間的積累。

榮昌陶之所以價格昂貴,主要原因就是全手工製作。因爲是純手工,在當下科技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機器做出的是批量,而手工做的卻是唯一。沒有第二件與此一模一樣,所以價值不菲!成爲收藏界的寵兒。

(圖文均爲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