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本文由萬史不辭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清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朝代,在這個朝代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既有過揚眉吐氣的時候也有過屈辱至極的時刻,一如我國古代的其他封建王朝一樣,清朝,乾隆康熙,雍正這些皇帝在位的時候,無論是東瀛還是高麗這些小國,甚至是後來入侵我國的的西方國家,都渴望能與清朝時代中國有合作機會,或者臣服於清朝時的中國。

從我國的歷史版圖上看,清朝的我國形狀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雞蛋,這樣巨大的版圖都是清朝的皇帝親手打下的,也就可以瞭解曾經清朝的戰力鼎盛世紀有多麼的強大。

但任何一個朝代的興起,都和他們開國皇帝的班級有關,可以說,每個朝代的開國國皇帝所建立的朝廷集中的人才都是最適合當時的時代發展的,隨後慢慢的由於人才選拔方面無法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導致這個朝代走向衰亡。

歸根結底,都與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科舉考試製度有關。而在感情史有過三大科舉舞弊案,每一件案子的發生,都代表着有很多與之有關聯的官員被斬首,更是有數之不盡的人被株連。那麼這三大科舉舞弊案哪一次被斬的人最多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順治丁酉科舉案

從時間來看,順治十四年所發生的丁酉科舉案。在科舉考試開始之前,順治皇帝特意找了主持,那次科舉的主考官以及考官們說堅決,不能讓心術不正者通過科舉考試,不應該,徇私舞弊,應該秉公選拔人才,但是自古以來金錢的力量就是巨大的,很多考生明知自己無法考證,於是用金錢開路,主考官也好,考官也罷,在金錢的誘惑下,都失了方寸半推半就的就接受了這些考生的賄賂。

其實在放榜之前,江南地區便有傳言說,本次科舉有考官貪污,結合放榜以後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彈冠相親而有才能的人,反而落榜,於是很多世人大呼不公,這件事迅速傳到了紫禁城裏,同年進行了複試,由順治皇帝親自主持,那些沒有才能的人,自然是瞬間被識破,在此之後受賄事蹟敗露,於是所有貪污受賄的人員都被斬首。這次嚴厲的處罰使得此後50年間沒有發生考場舞弊案件。

康熙辛卯科場案

直到康熙五十年的發生了辛卯科場案,這次的科舉舞弊案震驚朝野,而發生的地方則又是江南這個熟悉的地點,熟悉的配方。還是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居然上榜了,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落榜了,於是很多讀書人感到非常的不滿,他們便抬着財神像到府學遊行示威,這件事很快就鬧大了,傳到了康熙耳朵中。

康熙聽聞後大怒,派欽差去江南貢院徹查此事,查了一年多,發現了江南總督噶禮、副主考官趙晉等人舞弊的事實。震怒的皇帝下旨,把副主考官趙晉以及另外兩個考官處斬,甚至連江南總督噶禮也被皇帝賜死。

咸豐戊午科場案

最後便是咸豐八年的戊午科場案,這次科舉舞弊案居然是因爲有戲子中舉,這位戲子還是一位有名的京劇票友,而清朝的規定是伶人是不許參加科舉的,更別提中舉了,有很多人對此事不滿,再次抗議,於是咸豐皇帝派人查明此事,經過一步又一步的調查,當時的一品大臣柏俊捲入舞弊的證據浮出水面。咸豐皇帝只得下旨把柏俊“斬立決”,參與其中的犯人浦安、李鶴齡、羅鴻繹也被處決,此事再次震動朝野。

這三場科舉舞弊案中,後兩個所斬的人數不多,這三大科舉舞弊案所斬人數最多的就是順治皇帝時的丁酉科舉案。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