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媒體《悉尼先驅晨報》7月3日發表文章指出,購買更多遠程導彈保衛澳大利亞會帶來潛在的危險。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上週在堪培拉發佈了戰略更新,標誌着澳大利亞政府對國防的觀點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它正式承認,在美國領導的中東行動被降級的情況下,澳大利亞自己的地區(安全)應該是最高優先級。它還認識到,澳大利亞需要更加自力更生,這也許是對與美國同盟的價值逐漸下降的承認。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上週發佈了國防戰略更新]

但是,還有另一項公告引起了記者和評論員的注意,這是澳大利亞國防軍一項意義深遠的軍事計劃,莫里森稱其爲“遠程打擊武器”。

“遠程”在這裏有雙重含義。首先,莫里森談論的是發展能在數千公里外高精度轟炸目標的能力。但是第二,這樣的能力可以重塑我們的防禦姿態和我們與鄰居的關係。

莫里森說,澳大利亞將研製能夠“使潛在的對手,軍隊和基礎設施在更遠的地方受到危脅,從而影響其威脅澳大利亞利益的成本計算”的武器。

如您所料,莫里森沒有提到對手,但可以肯定,他的意思是中國。莫里森向北京傳達了一個信息,即澳大利亞將發動進攻,因爲正如他所說,“保持一支強大的,但主要是防禦性的力量不會使我們有能力阻止對澳大利亞的攻擊”。

他說的對嗎? 總理爭辯說,遠距離打擊對手的能力將阻止他們首先對澳大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但是正如老兵有時所說的那樣,敵人獲得了投票權-當一方採取行動時,另一方做出反應。因此,我們需要考慮遠程打擊武器可能如何影響我們對手的行動。

文章稱,需要明確的是,澳大利亞不會因這一宣佈而開始軍備競賽。實際上,這正是澳大利亞對過去二十年來中國軍事能力的急劇增長,以及其在南海令人震驚的軍事設施建設作出的回應。但是,我們的回應方式取決於我們。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防禦力量既可以威懾中國,又不會引起破壞我們和鄰國穩定的反應。

[澳大利亞最想裝備的是美國遠程反艦導彈LRASM]

遠程打擊武器可能會引起反擊,最終使澳大利亞的安全性降低。中國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在其南海人工島基地上部署轟炸機來反制,或者通過更頻繁地將軍艦和潛艇送入太平洋島嶼地區來反制。這樣,我們用相對較小的遠程導彈力量能達到的威懾效果將立即得到抵消。

我們的遠程打擊部隊的規模也很重要。當美國海軍向敵人發射幾十枚巡航導彈時,敵人知道還會有更多的導彈來襲。這將影響他們是否反擊的決定。如果澳大利亞獲得的射程足以打擊中國或者打擊其在南海建造的基地的導彈,中國的決策動力將大不相同。幾十枚導彈可能是我們現有武器庫的極限,而中國的反擊能力將使我們的武器相形見絀。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最好使用不會引起這種反作用的武器和戰略。實際上,總理的戰略更新在這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議。澳大利亞正在購買新的反艦導彈,可以保護我們的近海,我們也在投資新一代的水雷。當然,還有潛艇項目。這些武器都沒有威脅中國領土,但它們會使中國對我們進行威脅更加困難且代價高昂。

遠程打擊武器還會引起另一重要併發症。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潛在的對手。儘管中國對我們地區的未來將具有重要意義,但印度尼西亞將變得更加重要。然而,雅加達,尤其是其民族主義的有時甚至是偏執的國家安全機構,不太可能被澳大利亞的遠程武器所震撼。有些人甚至會相信這些武器是針對他們的。

[印尼總統視察印尼的軍事基地]

過去,由於印尼的實力薄弱,這種懷疑對澳大利亞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到本世紀中葉,它可能會躋身世界前五名,這是一個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國家。澳大利亞將會在它的門口擁有強大的武力,擁有部署自己的先進遠程武器的資源。

簡而言之,印度尼西亞將成爲澳大利亞需要聯合的強國。幸運的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關鍵安全目標:雅加達和堪培拉都不希望東南亞被中國的海上力量控制。澳大利亞的長遠目標應該是爲實現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現在與雅加達的關係還遠未達到這一點,但是獲得遠程打擊武器不會使我們更接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