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過這情況,正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間感覺耳朵發癢難耐。本以爲是耳屎多,沒想到掏過之後,什麼東西都沒掏到。爲什麼啥也沒有,耳朵還會發癢?想要耳朵清淨,一定要揪出背後的推手!

耳朵癢可能暗示這5個問題

1、上火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不就是耳朵癢嗎,怎麼還和上火扯上關係了呢?

因爲有種耳朵癢是上火造成的,當你突然耳朵癢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喫了太多上火的東西,或者最近頻繁的熬夜。

如果是的話,儘量

飲食清淡、保持睡眠充足

,慢慢的耳朵發癢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2、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溼疹

一旦外耳道進水後,會造成耳壁變潮溼,,如果再因掏耳朵而損傷了外耳道皮膚,就會讓黴菌與真菌易於侵入,進而導致

外耳道發炎,使得耳內不適、出現悶脹和輕微疼痛

等感覺。

3、不良習慣

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不良習慣有關。有些人不良的掏耳朵習慣,可能會引發耳朵瘙癢,比如喜歡用棉籤、手指甲,甚至小木棍等掏耳朵。

而且有些人不掏乾淨不罷休,一直用力往耳朵內部掏,這很容易

破壞耳朵皮下組織

,耳屎挖的太乾淨,外界的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耳朵,也會造成外耳道乾燥,從而引發耳朵瘙癢。

4、蟎蟲

很多人耳朵很癢,但是卻掏不出什麼東西,可能是耳朵裏面有蟎蟲導致的。蟎蟲就會趁着我們睡覺的時候跑到身體上,如果說跑到了耳朵裏,我們就會感到耳朵很癢,會不自覺的想去掏一下。

5、過敏

二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紅兵

介紹,其實耳朵也會過敏,生活中有無數的過敏原,會引起人體出現過敏的可能。但每個人的過敏原都不一樣,有的在生活中很少見,比較常見,如:海鮮、雞蛋、花粉、甲醛等,有的人甚至對水和大米過敏。

當我們有過敏症狀時,有時也會引起外耳道瘙癢。

耳屎難道一無是處?

很多人因爲耳屎帶有一個“屎”字,就將其與大便等同起來:

沒有任何作用

掏得越乾淨越好

於是,總是認爲掏掏更健康。其實才不是!對於耳朵來說,

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護傘

,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耳屎的3大作用:

1、抵抗細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擋異物入侵耳內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

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

3、保護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聹還能保證耳道深處的鼓膜不致變幹。

那麼問題來了:耳屎好處那麼多,但是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平常該不該掏耳屎?

不管你是乾性還是溼性耳屎,除非有不適症狀,否則不需要處理。

二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羅璝介紹,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淨功能

,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比如在我們說話、喫飯、打呵欠時,耳屎會隨着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悄悄地從耳道里溜出來。

其次,頻繁掏耳朵壞處多。比如:

劃傷外耳道皮膚,引發感染。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發生

外耳道乳頭狀瘤。

雖說一般情況下,這種腫瘤都屬於良性,但是其實也有2%的惡變率。頻繁掏耳朵,會加快“耳朵死皮”脫落,會讓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癢。不小心捅破耳膜,導致聽力下降,甚至是

喪失聽力

所以,別手賤,不要有事兒沒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時耳朵癢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無妨。不過

要注意以下5點:

不要頻繁挖耳,一週最多一次。

掏的時候不要太深入,儘量做到

不用指甲、鐵籤等尖銳物掏耳。

如果影響聽力,不要強行取出。可到醫院由醫生清理。

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難者,最好到醫院請醫生幫忙解決問題,以免造成耳道損傷。

可以

用清洗代替掏

,洗澡的時候在蓮蓬頭下清洗耳道就夠了,同時注意控制水溫和水流速度。

此外,在這裏要提醒各位家長們,不要隨便給小孩子掏耳朵。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膚嬌嫩,不易操作,用棉籤或牙籤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膚受損引起炎症。更有甚者可

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

如果想清潔耳朵,可以用溼毛巾簡單地給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