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財經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奶酪基金基金經理莊宏東表示,縱觀全市場,醫藥剛需屬性明顯、抗週期明顯。且屬於朝陽行業、成長空間大,投資回報率高,是一個能提供長坡的好賽道。

醫藥長期向好已是共識

今年醫藥板塊受疫情催化,行業一路領漲A股。但莊宏東認爲是即使沒有疫情的發生,醫藥從中長期來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賽道。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帶來大量未滿足的醫療健康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65週歲以上人口達到1.67億人,同比增加5.22%,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1.9%。持續加深的老齡化社會對於醫藥行業的需求會明顯提升。如果以青壯年和老人的醫療費用支出比較,65歲以上年齡段的醫療費用是15-24歲年齡段的5倍。

另外一個就是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與美國、日本等老齡化比較嚴重的發達國家相比,空間仍然十分大。2018年,中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爲6.39%,衛生總費用約爲5.8萬億元。而美國、日本近兩年醫療衛生支出佔GDP比重均在雙位數以上。近10年來,中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若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比重能向美國、日本等國看齊,則在當前水平下有2~3倍的潛在需求未被滿足。

總的來看,莊宏東表示醫藥行業增長的長期驅動因素並未改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能保持較高景氣度。

政策東風頻頻吹向創新藥

醫藥行業上下游是一個複雜的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爲藥品、器械、商業、服務四類。僅僅是藥品這一分類,就有中藥、化學藥、生物藥等分支。其中近期崛起的創新藥,則與仿製藥同屬於化學藥。根據官方定義,創新藥指的是1類新藥,要求是境內外均未上市的藥品,也就是有效分子從未被使用在國內外已經上市的藥品上。

在醫藥衆多的子行業中,莊宏東最爲看好創新藥中長期的發展機會。近幾年,一系列新政的頒佈和實施使中國醫藥產業迎來巨大變革,相當多的政策對創新藥給予支持,如:

一是優先審評審批制度,這一制度實際上就是讓更多臨牀價值高的藥品縮短註冊上市時間。創新藥專利保護期爲20年,一款新藥往往研發過程就需要10-15年。這意味着等到成功獲批上市銷售,實際有效的專利保護期僅剩5~10年。專利到期後,會有仿製藥出現,專利藥的銷售價格和銷售額就會快速下降。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出臺後,過去申請註冊上市可能需要花費兩年的時間,現在可能半年就能走完流程。節約出來的時間,意味着藥企有更多的時間賺取更多的利潤。

二是醫保目錄加速更新,創新藥進入目錄機會有望大幅增加。過去醫保目錄更新週期大約爲五年一次,目前週期則縮短爲1~2年。一旦被納入醫保目錄,雖然銷售單價會降低,但是銷售量將會大幅擴大,整體上,藥企營收依然會大幅上升。

三是MAH制度,將促進創新藥專業化、鼓勵創新。MAH制度是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誰研發誰具有藥品的知識產權。過去研究創新藥的主體一般是藥企,因爲只有藥企纔有資格去申請藥品註冊上市。MAH制度出臺對藥品生產區和註冊權進行分離。這樣一來,第三方研究機構就會積極加入創新藥產業發展中,促進行業的發展。

莊宏東強調,以上更多是從供給端的分析邏輯,消費端下政策支持也十分明顯。國家醫保局是國內藥品市場最大的支付方,而出臺的醫保談判、帶量採購等政策,都是爲了壓縮低價值仿製藥的醫保消耗,節省出的更多資金,以此納入更多高價值的創新藥品。

政策調整對創新藥和仿製藥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帶量採購政策極大地壓縮了仿製藥的利潤空間。過去醫保實施單項採購時,仿製藥的淨利潤大約在20%左右,創新藥淨利潤空間爲20%~40%。創新藥的利潤優勢相對仿製藥並不明顯。但是帶量採購之後,很多仿製藥的淨利潤空間就被壓縮至5%,仿製藥企業生存陡然變困難了。“以治療乙肝的恩替卡韋爲例,最終談判結果是降價90%以上進入醫保目錄。進入醫保目錄前恩基卡維的市場規模大約爲35億,降價後銷售規模縮減至10億元以下,市場競爭顯然加劇。但創新藥得益於專利保護期的存在,進入醫保目錄後,競爭也會相對溫和。將來,帶量採購的覆蓋面會越來越大。預測未來三年,覆蓋率將達到70%以上。”莊宏東說道。

創新藥長期成長空間巨大

正常來說,藥企開發的創新藥,都會比原來同類作用的藥品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小。但鑑於研發成本高,風險大,成功率低等原因,創新藥價格自然更貴。且部分重症疾病只有創新藥具備治療作用,剛需屬性更強。莊宏東指出,在仿製藥價格下降及居民支付能力逐步提高的趨勢下,消費者將有更多資金用於創新藥購買,創新藥銷售額勢必會有所提高。

在海外成熟市場,創新藥的銷售額佔比很高。根據第三方平臺的數據,2009年~2017年,美國創新藥的銷售額佔比維持75%以上的高位。歐洲、日本等市場中,創新藥銷售額也佔藥品總市場六成以上。而目前,我國藥品市場中,創新藥銷售額佔比還是個位數,只有7%。仿製藥、到期原研藥依然佔據行業銷售額大頭。從這一角度看,參照國外市場,即使我國藥品市場銷售總規模沒有擴大,但是在市場愈發成熟的趨勢下,國內創新藥銷售額提升空間巨大。

與此同時,由於創新藥技術含量高,行業也會遵循強者恆強的邏輯。未來,藥品市場份額還會進一步集中到有資金、規模、研發優勢的龍頭企業中。

高收益、高風險並存

創新藥一旦上市,給藥企帶來的收入和利潤非常可觀。典型案例如石藥集團研發的 1.1 類新藥恩必普,其主要成分爲丁苯酞,主要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是我國腦血管疾病領域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恩必普進入國家目錄後(共有兩種劑型,軟膠囊劑型 2005 年上市,2009 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注射劑型 2010 年上市,2017 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2017 ~2019年間,恩必普銷售收入分別爲35.7億港元、48.7億港元、66.13億港元,同比增長 34.7%、36.5%、35.8%

賺錢效應的凸顯顯著提升國內醫藥企業的研發熱情和積極性,國產新藥即將迎來收穫期。在2003年-2012年,國產新藥臨牀申請數量水平在30個左右,2013年後這一數據開始逐年攀升,到達2019年已經超200個。而近兩年獲批或預計獲批國產新藥一般是2012-2014年申報產品,接下來將有更多國產新藥獲批上市。

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收益往往對應着高風險。按照國外研究經驗,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往往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投入研發費用往往大於20億美金。而且在研發過程中,居高不下的失敗率是常態。僅在藥物發現階段,驗證5000-10000個候選化合物,才能篩選出250個候選化合物。綜合算下來,一個新藥從藥物發現到成功通過審批上市,成功率爲萬分之一。任何一個環節的失敗,都意味着投入的真金白銀打水漂。另外,新藥專利保護期爲20年。一款新藥獲批上市銷售,實際有效的專利保護期僅剩6-10年。專利到期後,會有仿製藥出現,專利藥的銷售價格和銷售額就會快速下降。儘管國內研發成本較低、成功率較高,但創新藥研發風險仍然居高不下。

作爲市場參與者,見證了過去醫藥行業輝煌的10年,現在更要積極佈局未來的 10年。與此同時,莊宏東還提醒,醫藥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近年出臺的政策多變且複雜。而且子行業衆多,投資該行業的專業門檻高,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知識對行業供給和需求進行判斷。其中創新藥作爲尖端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的代表,投資門檻更高。在長長的雪道中,如何成功找到那團溼溼的雪,考驗的是投資者的分析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