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圖文無關

原文首發於VX公·衆·號“傳媒藝考統考”(將更名爲“編導播音藝考生自習室”)或搜索SX-MAE,獲取更多資料。

編導、播音傳媒藝考生快快上車了,跟我們學習過統考就夠了!!記得把我們推薦給你身邊的朋友哦~

按照時間順序,我們今天主要學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幾部作品,幾個人物需要重點記憶。

即使你沒讀過《三國演義》,也一定知道魏蜀吳。我們首先來了解下曹魏政權的建立者一代梟雄曹操。曹操,字孟德,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詩詞的特點爲氣魄雄偉、慷慨悲壯。代表作品有《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與其子曹丕、曹植並稱爲“三曹”。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較早的文學批評著作。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是五言詩的奠基人,代表作品《白馬篇》、《七哀詩》、《贈白馬王彪》等,辭賦有《洛神賦》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之口。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一般所說的建安文學,是建安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後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實即曹氏勢力統治下的文學,而創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蔡琰。建安文學尤其是詩歌,吸收了漢樂府民歌之長,情詞並茂,具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漢末的社會現實以及文人們的思想情操。蔡琰,字文姬,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作品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等。建安文學可作爲名詞解釋進行考察。

上面提到建安七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竹林七賢”需要了解,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僞。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爲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這就是“洛陽紙貴”的典故。

《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都是我們中學時代學過的文章,他們出自陶淵明之手。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不爲五斗米折腰”說的就是陶淵明,這裏需要注意他的時代是東晉,不要提及田園詩就想到唐代孟浩然、王維。

上一講我們有說到《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的作者是西漢司馬遷,《漢書》的作者是東漢的班固,《後漢書》的作者是南朝宋范曄,《三國志》的作者是西晉陳壽。《史記》與《漢書》的定位在上一講已經講到,今天我們還需要記住《後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國別史。

在本講的最後,我們再來記住幾個人物和幾部作品。元嘉是劉宋文帝的年號,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時期活躍在文壇的三位詩人: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他們在注重描繪山川景物、講究詞藻的華麗和對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類似之處,被稱爲“元嘉三大家”。其中謝靈運被稱爲“大謝”是山水詩的開創者,與“小謝”謝朓合稱“大小謝”。幾部作品包括東晉幹寶所著志怪小說《搜神記》,南朝宋劉義慶所著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南朝梁劉勰所著我國第一部體系嚴密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南朝梁鍾嶸所著我國第一部系統的評論詩歌專著《詩品》,我國遊記文學開創者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注意以上“朝代--作者--作品--定位”的一一對應。

本次我們主要講解了“三曹”、“建安文學”、“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前四史”、陶淵明、左思、“元嘉三大家”、“大小謝”、《搜神記》、《世說新語》、《文心雕龍》、《詩品》、《水經注》等知識點。你學會了嗎?

(部分內容參考網絡)

相關文章